一名来自哥伦比亚、现年46岁的男性患者,既往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史,正在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每日10毫克)。该患者因连续3天出现38度发热,伴有左膝及下肢剧烈疼痛和肿胀而来到了急诊科。
体格检查显示低血压、心动过速、出汗、躁动、肢端发绀及明显的毒性外观。由于剧烈疼痛,患者无法保持卧位。血液检测显示C反应蛋白为27mg/dl,降钙素原为2.7ng/mL。膝关节穿刺液显示存在葡萄球菌。
增强CT显示双膝滑膜炎并双侧关节积液(图1a、1b和2a),以及符合股四头肌肌炎的表现(图1c、1d和2b)(包括纤维束低密度及股中间肌增厚,股内侧肌轻度增厚,并伴有肌间水肿;未见气泡)。此外,还可见从大腿内侧及左侧臀部延伸至腹膜后的蜂窝织炎(图1e)。
患者紧急接受了左侧大腿及臀部的手术清创,发现坏死性蜂窝织炎;同时通过右膝关节镜术排出大量脓性物质。然而,患者在顽固性低血压和心搏停止后进一步恶化,最终死亡。
坏死性筋膜炎(NF)是一种危及生命且进展迅速的深部软组织感染,最常见于多种病菌混合感染。由于其预后取决于及时识别和治疗,死亡率高(可高达70-80%)提示诊断延误十分常见 [1, 2]。
NF通常与创伤或手术有关,但许多患者本身存在导致感染和死亡风险增高的易感因素。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由于自身疾病并使用大于泼尼松20 mg/d [3] 的剂量以及应用免疫抑制剂而使易感性增加。尽管治疗手段不断改进,感染仍占SLE患者死亡原因的20-50% [4]。然而,有些出乎意料的是,NF报道并不多见。
其临床表现往往具有迷惑性,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轻微的软组织感染,难以第一时间完全区分NF。早期感染沿皮下筋膜平面广泛蔓延,破坏发生在筋膜和皮下组织,皮肤外观却常无明显异常。这种皮肤外观相对正常的特点往往导致诊断延误 [5]。
NF仍然以临床诊断为主。影像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变范围、指导手术路径并排除其他疾病。然而,在严重中毒状态的患者中,应避免因影像检查而延误治疗 [6]。CT表现包括皮肤增厚、炎性脂肪条索影、软组织密度增高,以及在浅筋膜或深筋膜平面呈新月形出现的积液或气体 [7]。增强CT通常显示筋膜无明显增强,因为已发生坏死。重要的是,深部筋膜积液和软组织内气体是CT诊断的标志性表现,但并不总是存在,特别是在病程早期时气体尚未形成或未达到可检测水平,因此缺少此征象亦不能排除NF [8]。CT是检测软组织内气体最敏感的方法。
关于MRI,T1加权序列通常仅显示轻微异常,如肌肉结构消失,也可能显示与肌内出血相符的高信号。T2加权MRI通常可见网状的皮下及肌内水肿,以及在筋膜下和筋膜间呈新月形的积液。
总之,NF是一种罕见但需要早期识别才能改善预后的感染。对于SLE患者尤其需要提高警惕,因为他们由于潜在疾病和治疗(或两者Combined)而处于免疫抑制状态 [9]。在没有穿透性创伤或医源性原因的情况下,如果一个感染性休克患者出现了沿筋膜平面走行的气体影像,几乎可以视为病理诊断性特征。
坏死性狼疮相关筋膜炎
CT轴位平扫和增强序列显示左侧股骨周围软组织明显肿胀,可见皮下组织增厚及密度增高,局部可见脂肪层内絮状改变。部分区域提示深筋膜层或筋膜间隙内可疑气体密度影(红色箭头所示),以及形态不规则的液性密度影,提示潜在的筋膜或软组织内液体或脓液积聚。由于受累范围较广,且可见潜在的气体追踪至较深筋膜间隙,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和基础免疫状态,需高度警惕坏死性筋膜炎(Necrotizing Fasciitis)。
膝关节区虽然有肿胀表现,但目前图像中尚未显示明显骨质破坏征象,仅可见软组织结构受累,关节腔本身暂未见明显积液信号(或依据实际图像信息补充)。
结合患者的基础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使用激素治疗)和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发热、疼痛),坏死性筋膜炎最具典型特征和高风险因素。
综合患者临床表现(突发高热、剧烈疼痛、肿胀)、影像学征象(深筋膜或筋膜间隙气体、液性密度影)以及其免疫抑制状态(SLE长期激素治疗),坏死性筋膜炎是最为可能的最终诊断。
建议结合实验室检查(如白细胞计数、CRP、肌酶学检查、血培养或组织培养)及手术探查情况,以进一步确认病变性质和范围。
免责声明:本报告仅为基于当前影像和提供信息的参考性分析,不能替代线下面诊或专业医生意见。具体诊疗方案应结合临床实际并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坏死性狼疮相关筋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