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女性,右上肢先天性肿胀,随时间逐渐加重,曾在其他机构接受过两次手术,但没有可供查询的既往记录。
CT 血管造影显示右上肢存在广泛的血管畸形,形成扩张的蛇形动静脉网络,并在多个部位出现异常交通,其中最大的一处位于肱动脉和肱静脉层面,可见锁骨下动脉和静脉明显扩张。还涉及骨内血管,多处骨的干骺端有非常显著的营养动脉沟,整个髓腔被动脉瘤样扩张的动脉所充盈,强化模式与骨外血管类似,导致骨变形及皮质侵蚀。常规血管造影显示相似结果,并可见髓腔空间的弥散性显影。额外的 MRI 显示髓腔血管化,伴随信号空隙变化,同时该患儿左、右心室显著扩张,心输出量高达 12 升/分钟(体重 45 千克),提示心力衰竭风险。
血管畸形是罕见的先天性异常,据报道,四肢的血管畸形中只有20%的病例存在骨骼受累 [1]。根据国际血管异常研究学会(ISSVA)的分类,血管异常可分为血管肿瘤和血管畸形(VM)。血管肿瘤可进一步分为良性、边界性和恶性肿瘤,而血管畸形(VM)则进一步分为5种类型:第1种为简单型(病灶中只有一种类型的畸形,如毛细血管型、静脉型、淋巴管型或动脉型),其中AVM和AVF也包含在此类;第2种类型为联合型(同一病灶中包含两种或更多类型的畸形,如CVM、CAVM、CLAVM);第3种类型的VM是主要命名血管畸形,也称干性畸形,可根据受累血管类型(淋巴管、静脉、动脉)或缺陷的性质(起源、走行、长度、直径及相关瓣膜的异常等)进行进一步分类;第4种类型的(VM)包括与其他畸形共同存在的血管畸形,如伴随肢体生长异常(Parkes Weber综合征、Klippel Trenaunay综合征)的VM,伴随脂肪组织肥大(CLOVES综合征、Bannayan RileyRuvalcaba综合征)的VM,伴随脑部异常(巨脑症、小头畸形、Sturge-Weber综合征)的VM,以及伴随骨骼病变(Maffucci综合征)的VM;第5组是暂时未归类的病变,如疣状血管瘤、血管角皮瘤以及软组织血管瘤病 [2, 3].
本例尽管表现范围广泛,仍可能属于单纯的高速血流AVF。该推断主要基于广泛的分流相关改变。骨骼受累似乎是该VM的继发表现,而非畸形的主要部分。也不排除是一种联合型高速VM(如CAVM),可能需要组织病理学的进一步证实。本例中并未观察到肢体生长异常或脂肪组织肥大(这属于第4种类型的VM)。同时也无皮肤损害或脂肪组织增生,与某些尚未分类的病变(如血管角皮瘤及软组织血管瘤病)所见情况不同 [4].
该病例展示了CT对骨骼受累的良好显示效果,而MRI则进一步证实了相关发现,并显示出分流对心脏造成的影响,包括心输出量的显著上升。
上肢动静脉瘘,伴有软组织及骨质受累
患者为14岁女性,右上肢先天性肿胀,曾多次手术。现所提供的CT、MRI及造影等影像资料显示:
结合患者的年龄、先天性血管畸形病史及影像表现,可考虑以下几个诊断或鉴别诊断:
综合患者先天性右上肢肿胀进展史、手术史及当前的影像学特点(高流量血管分流、骨质改变、心输出量增高等),最可能的诊断为:
高流量动静脉瘘(AVF)或联合型高流量血管畸形(CAVM),具体类型尚需结合病理等进一步检查才能明确。
在血管畸形导致局部血管易破裂、心脏负荷增高的情况下,康复重点在于控制运动强度及防止外伤。可参照FITT-VP(频率Frequency、强度Intensity、时间Time、类型Type、进度Progression、容量Volume)的原则:
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应加强对患肢的保护,避免外伤或过度用力,以免引起出血或进一步扩张畸形血管;若出现疼痛或局部肿胀明显加剧,应立即停止并再次评估。
免责声明:本报告仅基于现有影像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提供方案仅用作参考,不能替代线下面诊或专业医生的意见。具体诊疗请咨询相关专科医生。
上肢动静脉瘘,伴有软组织及骨质受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