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骨骨坏死

临床病例 18.08.2017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77岁,女性
作者: Carbullanca, Santiago; Garcia, Ivan; Solano, Alberto; Ares, Jesus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一名77岁的女性出现下颌疼痛,并在左侧下颌骨处出现一个无法愈合的病变。该患者曾患有骨质疏松症,并正在接受双膦酸盐治疗。

影像学表现

下颌骨骨CT:可见下颌骨内混合硬化及溶骨性病变,伴随牙槽嵴破坏性改变及软组织肿胀。

病情讨论

双膦酸盐相关的颌骨骨坏死(ONJ)是一种在接受双膦酸盐治疗的患者中,于下颌骨-上颌骨区域出现外露坏死骨的疾病。通常,双膦酸盐用于治疗严重骨质疏松症、与恶性肿瘤相关的高钙血症、佩吉特病、多发性骨髓瘤以及溶骨性骨转移。其作用机制包括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吸收和溶骨作用 [1]。
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颌骨疼痛和伴有外露死骨的难愈性溃疡。
美国口腔与颌面外科医师协会的诊断标准为:接受过双膦酸盐治疗、在颌面部持续8周以上有外露骨头,并且无放疗史累及颌骨。
最佳的影像学检查是骨CT,并进行轴位和冠状重建以显示病变的全貌;在早期阶段可发现难愈性病灶,后期则出现弥漫性破坏性改变(混合硬化性/溶骨性病变),可能伴有骨折、软组织肿胀或感染 [2]。
治疗包括局部清创以及停止用药/停用双膦酸盐。这应能阻止疾病进展,但骨坏死是永久性的。
放射科医师应注意在有难愈性病灶或有双膦酸盐使用史的患者中警惕ONJ。

鉴别诊断列表

双膦酸盐相关颌骨坏死
骨髓炎
转移
放射性骨坏死

最终诊断

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

图像分析

非增强CT轴位

icon
非增强CT(轴向)

矢状面

icon
矢状面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