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52岁的女性患者因在骑自行车时伤及左肩后出现肩部疼痛而来到急诊室。她接受了肩部X线检查,结果显示正常。在保守治疗两个月后,疼痛和活动受限依然存在,因此又进行了另一张X线检查和MR成像。
第一张X线片(图1)显示喙锁关节排列正常,关节内间隙保持良好。在喙锁关节间隙可见致密影,提示外伤后血肿。肩关节(盂肱关节)正常。
第二张X线片(图2)显示关节间隙出现先前未见的扩大,并可见锁骨远端周围的骨质侵蚀(白箭)。
后续用于评估喙锁关节的MRI(图3)证实了锁骨远端周围(橙箭)的骨质侵蚀以及关节囊的扩大(图3d)。同时可见相邻软组织水肿和肩胛冈的骨髓水肿(白箭)。
远端锁骨溶解是一种疼痛性异常,可能在肩部急性创伤后出现,或因反复的微小创伤(例如举重导致的创伤)而发生。 [1]
在远端锁骨破坏的病例中,应考虑其他鉴别诊断,例如类风湿关节炎、高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硬皮病、溶骨性转移以及血源性传播的骨髓炎。然而,如果存在外伤先例,这是最可能的推测。
临床上通常表现为手臂外展和屈曲时的疼痛和无力,可能在外伤后数周或数年出现。临床检查常发现关节捻发音以及覆盖软组织的肿胀。
早期影像学诊断较为困难。在疾病早期,X线片可能正常,或仅显示肩锁关节附近局灶性软组织肿胀。随着骨溶解的进展,远端锁骨出现吸收和侵蚀,表现为关节周围侵蚀和锁骨骨质减少。而肩峰关节面则保持正常形态。 [1]
MRI是最敏感的检查方法,可显示锁骨正常低信号皮质边缘的丧失以及骨髓水肿。另一方面,肩峰应保持正常的骨髓信号,这对于与化脓性关节炎和退行性改变的鉴别诊断至关重要。 [2]
通常还可见肩锁关节滑膜炎。
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有一些假设认为与自主神经系统紊乱导致的骨血供改变、应力性骨折以及骨的缺血性坏死等因素有关。
保守疗法通常是首选,并能取得良好效果。当病因是反复的微小创伤(如举重)时,停止相关致伤活动常可缓解症状并使骨骼部分或完全恢复。
对于难治性病例会进行手术切除,这在此类病例中是缓解症状的最有效方法。
局部糖皮质激素注射或口服抗炎药在本病中的疗效不佳。 [3]
创伤后锁骨远端骨质溶解
1. 从最新的肩关节X线片可见锁骨远端骨皮质连续性不规则,出现局部侵蚀、骨质变薄或缺失的表现(箭头所示),提示有局灶性骨质破坏及吸收迹象。相对而言,肩峰部位边缘形态相对正常。
2. MRI图像上示锁骨远端皮质正常的低信号边缘缺失,见明显骨髓水肿信号(髓质内T2高信号、T1低信号),并可见局部软组织肿胀及关节积液征象。与肩峰相对比较,肩峰的骨髓信号相对正常,关节面完整。
3. 在肩锁关节区域,可见明显滑膜增厚或滑膜炎征象;未见明确肩峰骨质破坏。
4. 根据上述影像学改变及临床表现,两个月保守治疗后症状未见明显改善,提示锁骨远端病变具有进行性或持续性活动的可能性。
根据影像学特点(锁骨远端骨质溶解、肩峰部位正常)以及患者外伤史和目前症状,需考虑以下诊断或鉴别诊断:
1. 外伤性锁骨远端骨溶解(Distal Clavicular Osteolysis):多见于外伤或反复微小损伤(如负重举重)后出现,早期X线可不明显,但随着病情进展可见锁骨远端骨质吸收。
2. 类风湿关节炎:可引起关节破坏及疼痛,但通常累及多关节,且伴随其他关节及全身症状;影像上也会累及肩峰和其他关节面。
3. 骨质代谢相关疾病(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可有多发性骨吸收现象,但常累及全身多个部位,而非仅局限于肩锁关节。
4. 肿瘤或转移性病变:如溶骨性转移瘤可表现为骨质破坏。然而多见于有明显原发肿瘤或其他转移灶的病史。
5. 肩锁关节感染(如化脓性关节炎或骨髓炎):通常伴随更明显的软组织肿胀或全身感染症状,MRI可见肩峰或周围软组织严重受累。
综合患者年龄、外伤史、症状持续时间、影像学表现(尤其是锁骨远端出现局限性骨质吸收、肩峰部位相对正常、MRI显示明显骨髓水肿但无肩峰累及),最可能的诊断为:
外伤性锁骨远端骨溶解(Distal Clavicular Osteolysis)。
进一步检查(如类风湿因子、甲状旁腺素水平、肿瘤标志物、炎症指标等)可用于排除其他继发性病变。若病情复杂或怀疑肿瘤性病变时,可行组织活检以明确诊断。
1. 保守治疗:多数学者主张先行保守治疗,包括:
声明:本报告仅基于提供的影像学和临床信息所作的参考性分析,不能替代面对面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决策。若有进一步疑问或病情变化,请及时咨询专科医生。
创伤后锁骨远端骨质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