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 33 岁的业余健美运动员主诉左肩疼痛约 5 个月,无明显急性外伤史。触诊肩锁关节时感到疼痛。左肩活动正常且无痛感。
常规放射学检查显示锁骨远端关节面侧的皮质不规则(图1a、b)。肩峰看起来是正常的。由于最初怀疑肩袖病变,患者接受了MR关节造影检查。结果显示肩袖肌腱和关节囊-盂唇系统均正常。锁骨远端可见明显的骨髓水肿,而远端肩峰的信号几乎正常(图2a、b)。锁骨远端的软骨下骨皮质变薄,轮廓不规则(图2a)。可见轻度肩锁关节积液及关节囊肥厚(图2a、c)。最初就诊2个月后进行的随访X线片显示,右侧肩锁关节正常(图3a),而左侧锁骨外上方仍可见残余的骨溶解(图3b)。
锁骨远端骨溶解(DCO)既可继发于慢性重复性应力,也可由一次性肩锁关节创伤引起 [1]。具体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肩锁关节创伤和软骨下微骨折似乎参与其中 [1, 2]。随后进行的修复尝试不足,最终导致骨溶解 [1, 4]。目前尚不清楚为何病变主要集中在锁骨远端,而肩峰相对较少受累 [1]。
DCO最常见于举重运动员和健美运动员 [1, 2]。需要高举过头的运动,尤其当结合额外的负重训练时,其风险也会增高 [4]。需要类似动作或暴露于慢性重复性应力的职业活动(例如使用风钻)也可导致DCO [5]。
临床表现往往缺乏特异性,并常与盂唇或肩袖撕裂的症状相重叠 [5]。患者在肩锁关节区出现疼痛,举重训练时加重,充分休息后可缓解 [2]。针对性的临床检查可发现肩锁关节处压痛以及交叉前臂内收动作时出现疼痛 [2, 4]。
常规X线检查在开始训练后的数月或数年内可能保持正常 [1, 3]。采取15°头侧倾斜位可以避免肩胛冈与肩锁关节的重叠 [2]。X线可见的变化包括锁骨远端皮质变薄、不规则以及微小囊变,并且肩锁关节轻度变宽 [1, 2]。后期可见锁骨远端呈锥形变细 [2]。MRI在早期发现DCO方面更为敏感 [1]。最常见的MRI征象是锁骨远端的骨髓水肿,某些情况下也可累及肩峰的关节面部分,但程度较轻 [1, 3]。在锁骨骨髓水肿区域常可见一条低信号线,提示软骨下骨折 [1, 4]。肩锁关节异常常见,包括关节积液、轻度增宽、关节内骨碎片以及关节囊肥厚 [2, 5]。其他MRI所见与上述X线变化类似。
治疗主要以保守处理为主,包括休息和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通常疗效良好 [2, 4]。在严重病例中,需行锁骨远端切除术 [1, 2]。如果不进行治疗,病变可能导致锁骨外侧逐渐被吸收、出现侵蚀和肩峰表面杯状改变以及营养不良性钙化 [3]。
在合适的人群中,应将DCO纳入肩部疼痛的鉴别诊断范围。因此,在对肩关节做MR关节造影分析时,不应只局限于评估肩袖和关节囊盂唇系统,也应仔细检查肩锁关节。
锁骨远端骨质溶解
1. X 光片示左侧锁骨远端(肩锁关节处)出现不同程度的骨质不规则、局部骨皮质变薄及边缘局灶性吸收迹象。
2. 可见轻度的关节间隙增宽,远端锁骨关节面可有微囊样改变。
3. MRI 显示锁骨远端骨髓水肿信号,可见可能代表亚关节面骨折线的低信号带,关节囊可有轻度增厚或液体信号,支持慢性应力损伤与关节退变的表现。
4. 肩关节内其他结构,包括冈上肌腱、肩盂唇等尚未见明显异常信号,主要病变聚焦于锁骨远端与肩锁关节交界区。
根据上述影像学改变及患者为健身/举重爱好者(反复负重训练)这一病史背景,可能的诊断包括:
综合患肩部慢性劳损史(举重/健身训练)、影像学显示锁骨远端骨质局部吸收、骨髓水肿及肩锁关节疼痛定位,最可能的诊断为:
远端锁骨骨溶解(Distal Clavicular Osteolysis, DCO)
1. 保守治疗:
- 建议先减少或暂停导致肩锁关节反复应力或疼痛的动作,尤其是肩部推举、卧推等过大负重的训练。
- 口服或外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以减轻炎症和疼痛。
- 必要时可进行局部物理治疗,如冰敷、超声理疗、冲击波等。
2. 手术治疗:
- 若患者症状严重或保守治疗无效,考虑进行锁骨远端切除术(AC 关节成形术),以缓解顽固性疼痛及功能受限。
- 手术指征主要基于患者活动需求、疼痛程度及影像学进展情况。
3. 康复/运动处方建议(FITT-VP 原则):
- 频率(Frequency):每周进行2-3次康复训练,待症状缓解后再逐渐增加到3-4次。
- 强度(Intensity):以低负荷或自重练习为主,避免过早使用大重量阻力。可在症状明显减轻后,循序渐进增加负重。
- 时间(Time):每次训练可持续20-30分钟,包括充分的热身和整理活动时间。
- 方式(Type):
· 建议在早期以肩带稳定性和关节活动度训练为主,如肩胛骨功能训练、弹力带辅助的肩关节外展内收训练等。
· 疼痛缓解后可逐渐过度到功能性抗阻训练和力量恢复,如低负荷哑铃或沙袋练习,但要特别避免过头或过大负荷动作。
- 进阶(Progression):根据疼痛与恢复情况,逐步延长训练时间或增加负重。若出现明显疼痛或不适,应及时减量或暂停并就医评估。
- 容量(Volume):每个动作建议8-12次一组,1-2组起步,症状缓解并体能进步后可逐渐增至2-3组。
4. 注意事项:
- 若日常生活中出现明显活动受限或疼痛无法缓解,需及时复诊并完善相关检查。
- 伴有骨质相对脆弱或其他代谢问题者,需在运动前进行更谨慎的评估。
- 对于有心肺功能局限或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应在康复训练中更注意监测心率和血压,保障安全。
本报告为基于现有影像和临床信息所作的参考性分析,不能替代线下面诊或专业医生的当面诊断与治疗建议。如有疑问或病情变化,请及时咨询骨科或运动医学专业医生。
锁骨远端骨质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