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这名 65 岁女性进行乳腺癌分期的 CT 检查后,偶然发现了一个惰性且隐匿的臀部肿瘤。我们没有该患者先前的骨盆影像学检查资料。
初始CT显示左侧臀肌内存在脂肪样软组织肿块,与髂骨接触,可见广泛而深层的骨侵蚀并伴有硬化边缘,未见骨皮质破裂,提示放射学上侵袭性较低,且推测病程较长。
磁共振成像(MRI)显示肿块周围包膜较薄,顶部破裂并与背部皮下脂肪组织(SFT)相通。肿瘤在T1加权序列中表现为与脂肪组织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的信号强度,伴有零星分布的较低信号区,并在SPIR序列中未见完全脂肪抑制。肿瘤在静脉注射对比剂后呈不均匀强化,提示内部血管化,并可见细薄的内部隔膜。骨盆骨髓未见任何信号改变。
褐瘤(Hibernomas)是由棕色脂肪组织形成的软组织肿瘤,在影像检查中表现为良性特征。它们通常具有界限清晰和/或周边包膜,并且在T1序列中与成熟脂肪组织相比,显示出典型的略低、不均匀的信号强度。偶尔可观察到由于相关纤维血管组织成分而导致的STIR序列抑制不完全。 [1] 在对比剂注射后,它们表现出棕色脂肪成分的显著内部强化,可见细小(<2 mm)的隔膜和内部血管。 [2]
与良性脂肪瘤相比,其不同的影像学表现,可能将鉴别诊断指向一些恶性脂肪性肿瘤,如分化良好的脂肪肉瘤。缺乏实性成分、厚实隔膜(> 2 mm)或其他局部侵袭性影像特征,有助于排除这一诊断可能性。 [3]
当肿瘤靠近骨组织时,出现广泛侵蚀的情况非常罕见,目前只有一例曾有报道。 [4] 本例患者没有常见的疼痛或局部温度升高等症状,且患者年龄略大于常见发病年龄,使得本病例显得非常不典型。
最终诊断由超声引导下活检提供依据 [5],患者的病理报告显示为脂肪性病变,含有类似棕色脂肪的褐色脂肪细胞,S100染色呈阳性,并有纤维血管组织条索。
在部分病例中,活检并不能排除在分化良好的脂肪肉瘤中出现褐瘤样分化,因此建议完整切除,而未有局部复发的报道。 [6]
在本例患者中,肿瘤被完整切除,标本的最终组织病理学研究未发现恶性细胞,与活检报告支持的褐瘤诊断相符。
这位患者接受了针对其局部晚期乳腺癌的系统和手术治疗,目前仍无症状,并在两年的随访影像检查中未见复发迹象。
棕色脂肪瘤
患者为65岁女性。于乳腺癌分期检查时在臀部意外发现一软组织肿物。根据提供的CT、MRI图像可见:
整体而言,肿物表现相对良性,缺乏明显的恶性特征,如厚实分隔(>2 mm)、明显软组织浸润或局部骨破坏等。
基于患者的病史(曾有乳腺癌,但此肿物无明显侵袭性)和影像学表现(含部分类脂肪信号、明显分隔与增强),可考虑以下鉴别诊断:
通过超声引导下活检及病理检查,证实肿瘤由棕色脂肪细胞(免疫组织化学S100阳性)及纤维血管组织构成,符合棕色脂肪瘤(Hibernoma)的诊断。患者随后行完整手术切除,术后病理亦未发现恶性成分,最终确诊为棕色脂肪瘤。
治疗策略:
康复/运动处方建议(FITT-VP 原则):
对于患者年龄较大且有乳腺癌病史,需要关注骨质情况和心肺功能,循序渐进地进行运动,避免跌倒或过度运动。定期随访骨密度、心肺功能及原发肿瘤评估,如有异常及时调整方案。
本报告为基于现有影像及病理信息的参考性分析,不能替代线下面对面的临床诊断或专业医生的个体化意见。请患者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后续治疗与康复。
棕色脂肪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