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51岁女性因右膝外侧疼痛伴功能受限进行了超声检查。该疼痛主要在夜间出现,对冷疗和NSAID(双氯芬酸150毫克)的治疗具有部分反应。
临床检查显示右膝外侧有挫伤、淤青、发红并且发热。
超声检查(图 1)显示在髂胫束远端有一个 20 mm 的柔软、均质的钙质沉积,没有后方声影(Uhthoff 循环 III 型);彩色功率多普勒显示钙化周围充血(图 2),与新生血管形成和毛细血管增殖相关。
建议进行超声引导下经皮治疗。获得患者的书面知情同意并进行局部麻醉后,将两根 18 G 的针在超声引导下插入到钙化部位,然后对钙化进行了冲洗。治疗后症状明显减轻。
15 天后疼痛进一步减轻,超声复查显示髂胫束附着处回声结构轻度不均匀,且有小块残留钙化,但未见异常血管化。30 天后症状完全消失,功能显著改善。
钙化性肌腱病是一种常见病症,尤其常见于40至60岁的女性。
其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但其特点是在肌腱内沉积钙盐 [1-3]。
最常受累的肌腱是肩袖肌腱,尤其是冈上肌肌腱,尽管也有其他多种肌腱受累的病例报道 [4]。这与肌腱病变中的钙化不同,事实上,在钙化性肌腱病中最常见的钙盐是羟基磷灰石,而在肌腱病变中则很少见。
Uhthoff循环可分为四个阶段:钙化前期、成形期、吸收期、钙化后期。在第四阶段,疼痛尤为显著。钙化性肌腱炎的诊断主要基于常规X线片和超声检查。近年来,超声作为首选成像技术也被用于指导治疗过程。
髂胫束是膝关节的外侧稳定结构 [5-7],其最常见的病变是髂胫束综合征,而据我们所知,在胫骨Gerdy结节处髂胫束插入部发生钙化性肌腱病尚未见报道。
因此,我们决定发表这一病例报告,原因在于其罕见性,并且它证实了超声引导下的治疗如何在钙化性肌腱病的管理中取得成功,即便是较少见的病例 [7, 8]。
已获得患者用于发表的书面知情同意。
髂胫束附着处钙化性腱病
根据提供的超声影像,病变位于右膝外侧,靠近髂胫束在胫骨Gerdy结节处的附着点,可见清晰的钙化回声信号。彩色多普勒模式下显示局部血流信号增多,提示明显的炎性反应。总体而言,影像所示病变范围局限在髂胫束末端,呈较高回声斑片或团块状沉积,周边局部软组织轻度水肿、充血,符合钙化性病变相关改变。
在结合患者的年龄(51岁)、性别(女性)、症状特点(夜间痛显著,局部压痛、温度升高)以及超声所见钙化特征后,可综合诊断为:
髂胫束在胫骨Gerdy结节处的钙化性腱病(Calcific Tendinopathy)。
若仍有疑虑,可进一步进行核磁共振(MRI)或血液学检测(如炎症标志物)以辅助诊断,但从现有影像和临床表现来看,该诊断最为符合。
基于患者情况,应遵循循序渐进及个体化的康复训练方案。
在整个康复过程中,应定期随访复诊,以根据病情进展调整训练方案。若出现疼痛加重或新症状,应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本报告仅基于现有信息及影像所作的参考性分析,不能替代线下面诊或专业医疗机构的诊疗意见。若有疑问或病情变化,请及时就医并与专科医生沟通。
髂胫束附着处钙化性腱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