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状骨-内侧楔骨骨髓炎病例的影像学发现

临床病例 23.07.2018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74 岁,男性
作者: Martin Doss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一名 74 岁的非糖尿病男性患者因右足疼痛已持续 4 周并逐渐加重就诊。临床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初步实验室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WCC)为 16,C 反应蛋白(CRP)为 140。进一步采用核医学成像技术和 MRI 检查后,得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诊断。

影像学表现

最初就诊时的普通踝关节 X 线显示轻微的退行性改变并伴有一些软组织肿胀,没有化脓性关节炎的证据。由于疼痛原因尚不明确,遂进行了 SPECT/CT 定位的骨扫描。结果显示右脚血流弥漫性增加,并在右侧中间楔骨处出现强烈的局灶性摄取。

两周后进行的 MRI 显示足中部范围广泛的骨髓水肿,再次主要位于楔舟关节区域。在对比增强成像中,骨髓及其周围的软组织均可见明显强化。随后进行了镓扫描以评估感染的可能性。SPECT 镓扫描显示在舟骨-内侧楔骨区域存在异常摄取,舟骨仅在关节线处受累。这些发现最能提示舟骨和内侧楔骨骨髓炎。

病情讨论

在非糖尿病患者中,跗骨的骨髓炎是一种不常见的临床疾病。骨髓炎的诊断基于临床发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的综合判断 [1]。糖尿病和血管病患者在外伤或局部感染的背景下更容易出现骨髓炎 [2]。局部疼痛、红肿、肿胀或功能受限等都可能是临床表现的一部分,但即使缺少这些症状,也不能排除潜在的骨髓炎 [1]。虽然这使临床诊断具有一定难度,但同样需要注意的是,一旦确诊便意味着患者必须经历长疗程的治疗。诊断过程中通常需要多种成像方式,包括磁共振成像(MRI)和核医学检查(如骨显像和镓显像)等解剖与功能成像的结合。

在骨活检被视为金标准的前提下,MRI 因其能够区分软组织与骨异常而被认为是首选检查 [3, 4]。其对于足部骨髓炎的敏感度高(77%-100%),特异度也高(80%-100%) [5]。MRI 能清晰区分骨膜和髓腔的受累情况,这些发现有助于确定疾病所处的阶段 [1]。在急性骨髓炎中,T1 加权像显示低信号强度,而在 T2 加权像和短时间反转恢复(STIR)像中则显示高信号强度,这反映出髓腔内脂肪减少和水分增加 [1, 4, 5]。在慢性阶段,可观察到皮质的异常表现,这在晚期病变时普通放射学检查也可检测到 [1, 4]。采用锝-99m 的骨扫描能够显示早期变化,如果在 3 个相位均呈阳性,诊断骨髓炎的敏感度可达 73%-100% [4]。然而,由于各种病变都可能使扫描呈阳性,图像解读会比较困难。此外,结合于急性期反应物的镓-67 也可使用,其特异度高于骨显像,因此在镓显像为阴性时可排除骨髓炎 [6]。

总之,本案例强调了影像学在骨髓炎诊断中的重要性。在缺乏易感因素或感染临床证据的情况下,这一诊断往往会被延误,因此需要多种影像技术的综合运用。所有病例都需要长疗程的静脉抗生素治疗,部分则需手术干预 [1, 7]。总体而言,骨髓炎对临床医师和患者来说仍是一种具有挑战性的疾病。

鉴别诊断列表

舟骨 - 内侧楔骨骨髓炎
应力性骨折
恶性肿瘤
软组织感染

最终诊断

舟状骨-内侧楔骨骨髓炎

图像分析

足部X线

icon
足部X线检查
icon
足部X线检查
icon
足部X线检查

骨扫描

icon
骨扫描
icon
骨扫描

右足核磁共振成像

icon
右足MRI
icon
右足磁共振成像
icon
右足核磁共振成像
icon
右足磁共振成像
icon
右足磁共振成像
icon
右脚磁共振成像

镓扫描

icon
镓扫描
icon
镓扫描
icon
镓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