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克氏囊肿内的滑膜骨软骨瘤病

临床病例 07.11.2018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77岁,男性
作者: Pedro Gil Oliveira, Cristina Ferreira, Manuel Cruz, Cristina Marques, José Ilharco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一名77岁的男性患者在过去的十一个月里出现左膝关节(尤其是腘窝)隐匿性疼痛和肿胀。临床检查显示其膝关节活动范围受限。无任何创伤性事件史。

影像学表现

膝关节平片是首先进行的放射学检查,显示在膝后方有一个大的矿化包块,具有软骨组织典型的“环与弧”样征象,并伴有一些周缘带有钙化皮层(“靶征象”)的圆形体(Fig.1)。
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发现的性质和范围,进行了磁共振成像(MRI),显示存在Baker囊肿(Fig.2),其中包含许多信号特点不一的体块,其中大多数由于钙化而在所有脉冲序列中呈低信号(与放射学上所示的矿化包块相对应),另一些则在所有脉冲序列中表现为中心脂肪信号,并有外围骨皮层低信号(Fig.3和Fig.4)。此外,在后交叉韧带附近以及沿腘肌腱鞘也可见具有相同特征的体块。这些表现与滑膜骨软骨瘤病(SO)的诊断相符。

病情讨论

滑膜骨软骨瘤病是一种疾病,其特征是在滑膜内层表面形成小的软骨结节,这些结节会逐渐形成蒂并最终脱落,进入关节腔[1-3]。它们可发生钙化并进一步骨化。此病较少波及关节外部位,可在肌腱或滑囊周围的滑膜中出现[4]。

滑膜骨软骨瘤病可分为:
原发性——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性过程,通常为单关节受累,多见于大关节,以膝关节最常见;
继发性——与关节异常相关,如机械性或关节病性病变,导致从关节面脱落的(骨)软骨碎片。累及腘窝囊肿的情况极为罕见[1, 4, 5]。

滑膜骨软骨瘤病的临床诊断可能较为困难,因为患者可能无症状或仅表现出非特异性症状,如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2]。

用于评估的影像学检查包括:
- 普通X线平片是最常用的诊断方法,可识别已矿化的体,其大小常较为一致,且常出现典型的软骨样“环与弧”样钙化表现。它们可进一步发生软骨内骨化,形成外围皮层和内部小梁骨(靶征)。在继发性疾病中,骨软骨碎片数量较少,大小不一。在少见情况下,单个软骨碎片可融合形成较大的钙化团块[2, 4, 6]。
- 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识别和表征钙化(如“环与弧”样钙化方式)及带有脂肪衬度的中心黄色骨髓(骨化)最优的成像方式[4]。
- 磁共振成像(MRI)在异常表现和评估病变范围时有帮助。滑膜骨软骨瘤病的外观和信号多变——未钙化的软骨结节在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已钙化的软骨结节在所有序列上均呈低信号;而已骨化的结节与脂肪信号等密度(因含有脂肪性骨髓),并在外周可见低信号强度的皮质缘[4-6]。

其治疗主要为手术,通常包括去除任何关节内游离体及切除受累的滑膜[5, 7]。

本例显示了一个罕见的滑膜骨软骨瘤病部位(位于腘窝囊肿内),表现为一个大的矿化肿块。它展现了典型征象,应提醒放射科医师注意这一诊断,特别是X线片上的靶征(代表外围钙化皮质),以及在MRI上因钙化或骨化的不同阶段而表现出的信号变化。

已获得患者签署的书面知情同意书用于发表。

鉴别诊断列表

Baker囊肿内的滑膜骨软骨瘤病
滑膜软骨肉瘤
骨化性肌炎
肿瘤性钙质沉积症
钙化性滑囊炎
慢性滑囊炎伴米粒体形成
离断性骨软骨炎

最终诊断

滑膜性骨软骨瘤病位于腘窝囊肿内。

图像分析

膝关节X线平片(前后位和侧位)

icon
膝关节普通X线片(前后位和侧位)
icon
膝关节平片(前后位和侧位)
icon
膝关节普通 X 线(前后位和侧位)

膝关节磁共振成像

icon
膝关节磁共振成像
icon
膝关节磁共振成像
icon
膝关节磁共振成像

膝关节的磁共振成像

icon
膝关节磁共振成像
icon
膝关节磁共振成像

膝关节的磁共振成像

icon
膝关节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