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65岁男性因在18氟脱氧葡萄糖PET中臀大肌区域出现高代谢活动(SUV 最大值10.6)被转诊至我院进行评估。
患有左肾原发性MALT淋巴瘤(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的患者,接受8个周期的化疗(RCVP – 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泼尼松龙)后取得了良好疗效。
实验室检查: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症状:持续性腰痛。
进行了骶髂关节(3T扫描仪)的MRI(磁共振成像)检查,使用了T2加权、T1加权、STIR、弥散加权成像以及脂肪抑制对比增强T1加权序列。
图1. 横断位T2加权磁共振图像显示左侧骶髂关节及左侧臀大肌T2信号强度增高。在左侧骶髂关节后方可见不规则的液体集合(在T2上高信号)。
图2. T1加权磁共振图像显示左侧骶髂关节T1信号强度减低。
图3. T1加权脂肪抑制并钆增强图像显示左侧骶髂关节的骨髓水肿,表面软组织肿胀,左侧臀肌脓肿以及累及左侧骶髂关节的多房性脓肿。
图4. 矢状位钆增强T1加权脂肪抑制图像显示边缘强化区域,提示脓肿及骨髓水肿。
图5. 弥散加权成像清晰显示了脓肿的扩散范围。
MRI检查结果:左侧骶髂关节炎和骨髓炎;伴有向背侧臀部区域广泛扩散的脓肿形成;左侧骶髂关节间隙增宽;关节边缘破坏严重且不规则。
背景:骨骼结核约占所有结核的3–5%。骶髂关节受累约占3–9%。孤立性骶髂关节受累非常罕见。[1, 2]
临床观点:通常表现为模糊的腰背痛。由于临床表现模糊且非特异性,结核性骶髂关节炎常被忽视。[1, 3]
影像学观点:在疾病早期,X线片和超声通常阴性。对于怀疑骨骼感染且症状定位不清的患者,骨扫描很有帮助。MRI在疾病的早期诊断中非常有用。[2, 3]
磁共振成像(MRI)是诊断骶髂关节炎最敏感的方式。MRI可以评估软骨完整性、韧带,并检测骨质水肿和侵蚀。STIR序列对显示感染关节邻近的骨质水肿非常敏感。轴位T2加权扫描可显示小关节积液和邻近肌肉炎症的高信号区域。使用静脉注射Gd-DTPA造影剂有助于鉴别或排除脓肿。确诊主要依靠细针穿刺或开放性活检。当疾病处于早期且关节破坏最小时,适宜进行诊断性穿刺或闭合性骶髂关节穿刺活检。当穿刺无生长结果时,必须进行开放性活检。在保守治疗无效且出现脓肿时,应进行开放性清创。[1, 2, 3, 4]
预后:大多数患者可通过一线抗结核药物治愈,但少数可能出现多重耐药,需要使用二线药物。对肺外结核建议的治疗时长为6–9个月。当患者对充分的化疗尝试无反应时,需要进行手术干预。[1, 3]
要点:早期发现疾病并进行治疗是成功管理该病的关键。如果能在早期诊断并治疗骨关节结核,大多数患者有望获得接近正常功能的愈合。[1, 3, 5)
已获得患者书面知情同意用于发表。
骶髂关节结核
根据提供的骨盆MRI扫描图像可见:
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持续性腰背部疼痛)和实验室提示的高代谢活动部位,综合考虑病变累及左右侧骶髂关节区可能性大。
基于影像学表现、患者既往病史(包括MALT淋巴瘤治疗史及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以及临床症状,需考虑以下几点鉴别诊断:
在结合患者既往病史(含肿瘤、放化疗等因素)、临床表现(慢性腰部/骶髂区疼痛)、实验室结果(脊柱/关节结核的可能性)以及MRI特征性改变后,最可能的诊断倾向于:
骶髂关节结核(结核性骶髂关节炎)
由于确诊仍需依赖病原学或病理学依据,若临床及MRI高度怀疑,可进行骶髂关节穿刺/活检以明确。细菌培养及相关分子检测(如PCR)有助于进一步确证。
在抗结核治疗和病情稳定的基础上,应逐步开展功能康复训练,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遵循FITT-VP原则,基本思路如下:
在康复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疼痛变化,一旦出现明显不适或急性炎症反应,应暂停相关运动并及时复查。对骨质脆弱或关节破坏较严重患者,活动量的增加应更为谨慎。
本报告为基于现有影像与病史信息所作的参考性分析,不可替代面对面诊疗或专业医师的最终意见。如有任何疑问或病情变化,请及时就诊并遵循专科医生的建议。
骶髂关节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