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53岁的男性患者出现严重的慢性尺侧疼痛,过度使用和手部重复动作后疼痛加剧。未报告近期外伤史。体格检查时,疼痛主要在前臂旋前和手握力动作时被诱发。
腕部的磁共振成像(MRI)显示尺骨茎突(US)尖端不愈合,并出现扁平、变形及肥大,如冠状位T1加权图像(图 1)所示。冠状位STIR图像(图 2)进一步显示不愈合部位尺侧(黄色轮廓)出现继发性重塑,并伴有伸腕尺侧肌腱(ECU)腱鞘炎(蓝色箭头)。与图 2 相比,在更靠近掌侧平面的冠状位STIR图像(图 3)中,可见尺三角骨韧带增厚及信号增强(a,轮廓),并在其附着于三角骨处(b,箭头)出现渗出。关节尺侧的关节囊也显示信号增强。请注意,所有图像中的三角纤维软骨盘(TFC)均保持完整。
由于腕部解剖和生物力学的复杂性,尺侧腕痛为放射科医师和临床医师带来了诊断难题[1,2]。多种病症与尺侧腕痛相关。尺骨撞击综合征是此类疼痛的常见病因。较少见的撞击综合征包括:尺骨撞击综合征、尺骨茎突撞击综合征(USIS)、钩骨-月骨撞击综合征以及联合尺骨-US撞击综合征[3]。USIS是一种引起尺侧腕痛的独特病因,由延长、偏移或未愈合的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撞击所致[1]。其临床意义在于,可能的强力创伤常导致三角骨背侧骨折,从而引起间歇性/反复性的腕部疼痛与活动受限[4]。当未愈合的骨片作为刺激性游离体或导致腕骨顶撞时,会出现有症状的不愈合[3]。随后出现的ECU腱鞘炎与该不愈合导致的腱刺激有关。Hauck等人将尺骨茎突不愈合分为两种类型:I型仅累及尺骨茎突尖端,而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和远端桡尺关节(DRUJ)仍保持稳定;II型不愈合累及尺骨茎突基底部,由于TFC尺侧附着点的撕脱可导致DRUJ半脱位[5]。USIS的诊断基于X线显示的正尺偏移或尺骨茎突不愈合,以及Ruby挑发试验阳性结果[4]。
在多种成像方法中,MR最适用于早期检测TFCC和骨髓异常,有助于显示隐匿性病变并对鉴别诊断进行系统化[2,4]。3-Tesla MRI能够更早识别TFC尺侧和/或远端附着处的损伤[6],正如本例患者所示(尺三角韧带损伤)。MR关节造影有助于进一步评估外周TFCC的损伤[7]。与更常见的尺骨撞击综合征相比,区分USIS的关键影像学表现为病变累及尺骨茎突及三角骨近端,而非尺骨头及月骨近端[2]。
一线治疗包括活动量调整、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及类固醇注射。在手术减压治疗中,Wafer手术对I型不愈合最为有效,可保留尺骨茎突最靠近前端的2毫米,从而维持TFC附着。在II型时,可通过内固定或切除骨片进行治疗。潜在并发症虽少见,但包括损伤尺神经背侧皮支、尺骨茎突骨折、术后ECU腱炎以及症状未能完全缓解[8,9]。本例患者对NSAIDs治疗效果良好,无需手术修复。
已获得患者的书面知情同意用于发表。
尺骨茎突撞击综合征,继发于尺骨茎突不愈合,I型
患者行腕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可见:
总体而言,本次MRI检查提示尺骨茎突与三角骨间存在反复碰撞所致的骨和软组织异常,符合“尺骨茎突撞击综合征(Ulnar Styloid Impaction Syndrome, USIS)”的表现。
结合患者年龄、反复出现的慢性尺侧手腕疼痛、MRI提示的尺骨茎突与三角骨相互撞击征象,以及TFCC局部损伤情况,综合判断最可能的诊断为:
尺骨茎突撞击综合征(Ulnar Styloid Impaction Syndrome,USIS)。
目前患者在保守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避免过度使用等)后已有症状缓解,暂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1. 治疗策略
2. 康复/运动处方建议
康复训练应遵循FITT-VP原则(频度、强度、时间、类型、体积、进度):
在整个康复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手腕的反应,若出现持续疼痛或肿胀,应减少训练量或暂停训练,并及时就医评估。
注意事项:
免责声明:本报告仅供医学参考,不能替代面对面诊断及专业医生的意见。任何治疗方案的最终确定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并由专科医生做出决定。
尺骨茎突撞击综合征,继发于尺骨茎突不愈合,I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