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56岁的女性患者表现为持续12个月的下腰部和髋部疼痛,并放射至左腿。她对最初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的保守治疗无明显疗效。
MRI(磁共振成像)检查采用3T扫描仪对腰椎进行扫描,使用T2加权、T1加权、SPAIR,以及脂肪饱和对比增强T1加权序列。
图1. T2加权矢状位腰椎MRI显示从L3至L5的骨源性恶性肿瘤,导致严重椎管狭窄并向前方侵犯至腹膜后间隙。
图2. T2加权轴位磁共振图像显示肿瘤呈非常高的信号,向后方侵犯椎旁肌群并扩展至腹部及双侧腰大肌。该肿瘤导致严重的椎管狭窄并压迫神经。
图3. 矢状位T1加权图像显示从椎体侵入腹膜后间隙的低信号病灶。
图4. 矢状位T2-SPAIR图像显示边界清晰的高信号病灶。
图5. 静脉注射钆对比剂的T1加权图像显示肿瘤呈异质性对比增强。
MRI检查显示,肿瘤在T1加权图像上呈均匀低信号;在T2加权图像中,无论椎体内或椎体外部分均呈高信号,与正常椎体相比信号增高。肿瘤向后方扩展至椎管,向前外侧延伸至椎前间隙,侵犯腰大肌并穿透至腹膜后间隙,包绕腹主动脉范围小于其周径的一半。静脉注射对比剂后,可见肿瘤呈异质性强化。
背景:脊索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起源于椎体和颅底的脊索残余,表现为生长缓慢、局部侵袭性的恶性肿瘤。最常见于颅底或骶尾部区域,但约有15-20%发生在椎体。脊索瘤通常影响40-60岁年龄段的人群,但也有在儿童和极年长者中报道的病例。 [1,2,3]
临床观点:这是一个生长缓慢的肿瘤,因此在确诊和术后随访方面会比较困难。由于在确诊时病变通常已广泛侵袭,导致有时难以进行根治性切除,受累患者通常预后不佳。 [1,3,4]
影像学观点:在CT上,脊索瘤通常表现为边界清晰的溶骨性病变,有时可见边缘硬化和中央钙化。注射对比剂后可能出现中度至明显增强。目前,MRI是术前诊断和评估的首选影像学检查。脊索瘤在T1加权成像上信号较低,可能出现少量高信号灶,提示肿瘤内出血。T1加权成像结合钆剂对比后可见肿瘤的异质性增强,呈蜂窝状表现。T2加权成像上,脊索瘤通常呈高信号。梯度回波MRI/SWI成像可进一步证实肿瘤内出血。 [2,3,4,5]
预后:能够提供最长生存期的治疗方式是整块切除并获得干净切缘。但在大多数病例中,因周围神经血管结构复杂及肿瘤范围广泛,难以实现无瘤边缘切除。大多数医师主张在任何类型的脊索瘤切除后行放射治疗,并建议由于高局部复发率而终身进行磁共振成像随访。脊索瘤对放射治疗相对耐受,因此需要高剂量放射治疗。 [1,3,4,5,6]
教学要点:大多数脊索瘤在T2加权成像上表现为非常高的信号。
已经获得发表所需的书面知情患者同意。
椎体脊索瘤
根据所提供的腰椎MRI图像,可见椎体内出现局部破坏性病变,信号特征如下:
• 在T1加权像(横断面与矢状面)上,病灶整体呈较低到中等信号,局部可见斑片状信号不均;
• 在T2加权像上,病变呈高信号,范围边界较清晰,部分区域可见信号更高的“高亮”区域,提示病灶内部可能有黏液性或液化成分;
• 增强扫描后,病灶可见明显或不均匀强化,且在部分序列中可见类似“蜂窝状”强化模式;
• 病变侵及椎体及椎管局部,可见对相邻的椎体或椎旁软组织存在一定挤压或侵犯迹象;
整体表现符合椎体原发性肿瘤的相关特征,尤其是脊索瘤(Chordoma)常见的“膨胀性破坏”及T2高信号表现。
因此,综合影像学特征及患者临床年龄段,脊索瘤为最主要的考虑。
结合患者影像学表现(T2加权像高信号、增强后明显且不均匀强化、局部破坏性病变等),以及临床表现(慢性腰臀部疼痛,放射至下肢),最可能的诊断为
脊索瘤(Chordoma)。
若需最终确诊,仍建议行组织活检以进行病理学及免疫组化验证。
治疗策略:
1. 手术治疗:若符合手术指征并能行肿瘤整块切除(en bloc resection)并达到安全边界,可明显降低局部复发率。
2. 放射治疗:脊索瘤相对放射耐受,但高剂量放射可有助于局部控制,尤其在手术边界不清或无法完全切除时,更应结合放疗。
3. 药物治疗:暂无具体的化疗标准方案,部分分子靶向药可在晚期或复发时帮助控制病情。
4. 长期随访:脊索瘤复发率高,需定期MRI评估。
康复与运动处方(FITT-VP原则):
1. 频度(Frequency):建议每周2-3次的康复训练,初期可在专业治疗师指导下进行。
2. 强度(Intensity):从低强度(如坐位或扶持站立时的躯干稳定性练习)开始,避免大负荷或冲击运动。可逐渐增加核心肌力训练强度。
3. 时间(Time):每次20-30分钟,包含热身与整理活动。
4. 类型(Type):以核心稳定性锻炼和下肢轻度抗阻训练为主;可配合低冲击有氧运动(如椭圆机、平地步行)。
5. 进展(Progression):随着患者耐受度提升,可增加训练时长至每次30-45分钟,并适度提高力量训练阻力,但需严密监测疼痛变化、神经症状及生命体征。
注意事项:
• 在手术前后或放疗期间,应严格遵从专科医生及康复治疗师的建议,不可随意加大负荷
• 若出现明显疼痛加重或神经症状,应及时复诊。
示范训练方案:每周2-3次,每次约30分钟,包括:
• 热身:5分钟平地行走或坐式踏车,并配合腰背部轻度牵伸;
• 核心稳定性训练:平板支撑(采用膝关节着地简化版),每次10-15秒,休息15秒,做3组;
• 下肢抗阻练习:轻度坐姿腿伸展或踝关节训练,每组8-10次,做2-3组;
• 整理活动:腰骶部放松与撤离动作训练(如仰卧屈膝、左右摆腿),持续5分钟。
免责声明:本报告仅为基于现有影像及病史信息作出的参考性分析,不能替代线下面诊或专业医生意见。如有任何疑问或症状加重,请及时就医。
椎体脊索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