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40岁的女性患者在过去三周出现持续加重的无创伤性足外侧疼痛,前来放射科就诊。
足部X线检查结果正常。超声检查显示,足底筋膜外侧束在第五跖骨基底部的附着处出现增厚、低回声,并且其纤维状回声结构消失(图1)。未见血管增生。腓骨短肌腱外观正常(图2)。未发现异常软组织结构。此外,与对侧相比,足底筋膜在跟骨附近的起点同样呈低回声并增厚。诊断为外侧束足底筋膜病(LCPF)合并中央束足底筋膜病(CCPF)。
跖筋膜病通常会导致足跟痛或足底疼痛。然而,它也可能导致足外侧疼痛。从解剖学上看,跖筋膜由一个中央束和一个不太为人所知但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外侧束组成 [1]。中央束起源于跟骨内侧结节,并分成 5 条分支,附着于跖跖趾关节的跖板上。跖筋膜病最常累及该中央束近端三分之一处。外侧束起始于跟骨外侧结节,与小趾外展肌紧密相关,并附着于第五跖骨基底部的跖侧和外侧(图 3)。它同样可能出现筋膜病,通常发生在远端 [2]。此外,CCPF 可以通过改变患者的步态来诱发 LCPF,正如本例所示。LCPF 的超声表现与其他附着点病或肌腱病类似。最常见的发现包括普遍性或局灶性低回声增厚以及正常纤维回声结构的丧失。目前并无公认的正常厚度标准,因此需要与对侧进行比较 [3]。第五跖骨基底部的皮质不规则和血管增生是可能出现的额外发现。跖筋膜的外侧束附着于第五跖骨的跖侧和外侧部,远端纤维扩展为一个宽阔的附着部。而腓骨短肌腱则附着于第五跖骨基底部的背侧和更远侧位置,其附着区较小 [3]。因此,超声能够容易地区分 LCPF 和腓骨短肌腱远端腱病,前者是无创伤性足外侧疼痛更常见的原因。已经获得了患者同意书用于发表。
外侧束足底筋膜病变
基于超声影像可见足底筋膜外侧束(位于第五跖骨基底部的外侧-跖基层面)局部厚度增大,回声结构紊乱,呈低回声或混杂回声,提示筋膜组织炎性改变或退变。部分图像可观察到与周围软组织分界不清的区域,可能伴有骨皮质轻度不规则。经与对侧足底筋膜进行厚度和形态对比,可见本侧存在明显异常增厚及回声改变。未见显著的肌腱撕裂信号,不典型地支持腱性病变。
结合患者40岁、女性、无明显外伤史、症状定位于外侧足底且影像提示足底筋膜外侧束异常增厚及回声紊乱,最可能的诊断是外侧束足底筋膜炎(LCPF)。现有超声图像及临床表现并未显示腓骨肌腱显著受累或明显骨质异常,故倾向本病为主。
需要重点强调的是,若患者骨质相对脆弱或伴发其他足部疾病,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安全进行训练。
通常外侧束足底筋膜炎以保守治疗为主,若经长期规范保守治疗(约6个月或以上)仍无明显改善,才考虑手术干预。
免责声明:本报告为基于现有资料的初步分析,不能替代面对面就诊或专业医生的诊断与治疗意见。若有任何疑问或症状加重,请及时就医。
外侧束足底筋膜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