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跟腱损伤相关的胫后动脉假性动脉瘤:一种意想不到的发现

临床病例 24.02.2020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52岁,男性
作者: Tagrid Hoque*, Zahi Qamhawi*, Archie Speirs, Mark W Little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52岁男性,患有高血压和房颤(使用阿哌沙班进行抗凝治疗),因跌入獾洞后出现左小腿疼痛。临床检查显示左小腿严重肿胀,踝关节跖屈丧失,Simmonds# 检查阳性。安排了左小腿的超声检查。

影像学表现

初始对左小腿进行的双功超声检查显示左侧跟腱部分厚度撕裂。在腱的前方中段深处可见血管性病变,表现出典型的“阴阳征”,符合假性动脉瘤(图 1)。随后进行的 CT 血管造影显示,该假性动脉瘤起源于胫后动脉的一条小穿通支,大小为 28 x 23 x 48 mm,其中有一个小动脉增强腔,大小为 17 x 14 x 13 mm(图 2)。MRI 证实存在跟腱部分撕裂,约 70% 的纤维受损(图 3)。
在介入放射学会诊后,患者接受了超声引导下向假性动脉瘤注射 0.2 ml 凝血酶,导致其完全形成血栓(图 4)。患者的跟腱损伤则采用保守治疗。

病情讨论

胫骨动脉假性动脉瘤是一种罕见的病症,主要由医源性干预、外伤或胶原血管性疾病引起 [1-3]。文献回顾显示,这是首例在钝性创伤后伴随跟腱撕裂的假性动脉瘤报道。患者否认有任何既往经皮操作或血管内治疗,也无可识别的胶原血管疾病风险因素。患者报告了过去与足球相关的反复受伤史。

双功超声是诊断和评估四肢假性动脉瘤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手段。该假性动脉瘤在超声中显示典型的“出入”多普勒波形,即所谓的“阴阳征”[4]。当超声检查结果不明确或计划进行血管内治疗时,可借助CT血管成像作进一步评估。本例中,广泛的软组织水肿限制了对假性动脉瘤起源部位的超声评估,因此进行了CT检查。

在外膜和血管周围软组织的包裹下,小的假性动脉瘤可能自发血栓形成并可保守处理。然而,较大的病变往往伴随症状,在持续抗凝治疗的情况下(如本例),通常需要进行治疗以防止继续扩大、破裂及随后可能出现的腿部缺血。治疗选择包括超声引导下加压、血凝酶注射、血管内弹簧圈或支架治疗,以及在肢体受威胁时进行外科结扎[5]。在与血管外科医生讨论并与患者充分沟通后,本例在超声引导下进行了血凝酶注射,术后效果良好,复查超声显示动脉瘤颈部血流几乎完全消失。未出现不良临床后果,患者康复情况良好。

总之,下肢胫骨动脉的假性动脉瘤在钝性创伤后是一种罕见的情况。对于所有因小腿肿胀就诊且有症状的患者,首选超声检查,可能会发现具有典型特征的血管病变,或为后续的交叉影像学检查提供指导。是否治疗应根据具体病例、在介入放射学及血管外科的多学科讨论基础上综合评估,同时充分与患者沟通后作出决定。

已取得患者书面知情同意用于发表。

鉴别诊断列表

与跟腱撕裂相关的左胫后动脉假性动脉瘤
跟腱撕裂
创伤性肌肉撕裂
小腿血肿
假性动脉瘤

最终诊断

左侧胫后动脉假性动脉瘤合并跟腱撕裂

图像分析

抱歉,我没有检测到需要翻译的英文内容。请提供要翻译的具体文本,以便我能帮助你完成翻译。

icon
左踝的超声检查显示在跟腱深处存在部分血栓形成的假性动脉瘤,具有…

抱歉,但我没有检索到可供翻译的英文内容。请您提供需要翻译的具体英文文本,以便我为您进行准确的翻译。

icon
CT 血管造影轴向成像证实左侧胫后动脉的一个分支出现假性动脉瘤。该假性动脉瘤

(无可翻译的内容)

icon
MR PD加权矢状面成像显示假性动脉瘤位于跟腱的深面。跟腱是th…

(无翻译内容)

icon
经凝血酶治疗后假性动脉瘤的超声成像。该假性动脉瘤显示出血栓形成,几乎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