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管综合征的非典型表现

临床病例 05.03.2020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45岁,女性
作者: Dr. Hendrik Verelst 1, Dr. Karolien Boeren 2, Dr. Arne Decramer 3, Dr. Kira Vande Voorde 4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一名45岁的女性持续数月出现右腕和手部疼痛与麻木。她曾在8个月前因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紧急接受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并在右回旋支置入支架,术后随访过程顺利。

影像学表现

放射检查未见任何异常。 

聚焦超声显示在正中神经尺侧可见一条管状低回声结构,该结构对正中神经有轻微的压迫作用。双相超声检查显示该结构周围有外围血管化表现,但未见明显血流。桡动脉和尺动脉通畅。未见肌腱肌肉病变的可视化表现。 

随后进行了磁共振成像(MRI)进一步检查。

3-Tesla 磁共振显示在正中神经尺侧存在一条线状结构,可见轻微对比增强及周围水肿。 正中神经呈二分结构。

病情讨论

背景
腕管由屈肌支持带和腕骨构成。屈肌支持带是前臂筋膜的延续,附着于豆状骨、钩骨、舟状骨和大多角骨。它包含九条肌腱:四条指浅屈肌肌腱、四条指深屈肌肌腱,以及拇长屈肌肌腱。正中神经本身位于指深屈肌和指浅屈肌肌腱之间,在大约三分之二的病例中,它会在轴向平面上逐渐移向更浅表的掌侧位置。在三分之一的受试者中,该神经会表现出桡侧或尺侧弯曲。[1] 它具有混合的运动及感觉功能。运动支支配鱼际隆起:拇对掌肌和拇短外展肌由正中神经的鱼际支支配,而拇短屈肌通常由尺神经支配,但有时也会由尺神经和正中神经共同支配。感觉支支配第4指桡侧以及第1至第3指。
影像学视角
通常腕管内没有血管结构。然而,已知有两种变异在腕管内存在血管结构。
- 通常浅掌弓和深掌弓为手指供血,分别起源于尺动脉和桡动脉。浅掌弓位于屈肌支持带的掌侧,但在前臂筋膜下方呈浅表位置的正常解剖变异很少见。
- 轴动脉的胚胎残余可作为尺动脉的一条分支持续存在,即所谓的持续性正中动脉。这往往与正中神经的高分支相关,随后分成两个独立的分支,均通过腕管,即所谓的分叉正中神经。如果存在分叉正中神经,该动脉位于两分支之间;若不分叉,则该动脉位于正中神经的尺侧。[2]
主要信息
在超声检查中意外发现上述血管结构时,应始终进行报告。它们不仅在外科手术中具有重要意义,也有潜在的病理可能,如以上病例所示。
在进行开放性腕管松解后,症状已完全缓解。
已获得患者书面知情同意用于发表。

鉴别诊断列表

持续性正中动脉血栓形成
腕管综合征
颈神经根病变 C6-C7
多发性神经病

最终诊断

持续性正中动脉血栓形成

图像分析

对不起,我没有看到需要翻译的具体文本。请提供需翻译的原文或完整上下文,以便我为您进行准确翻译。

icon
超声影像显示持续存在的正中动脉

(无可翻译的英文内容)

icon
双功成像显示外围组织充血,但无动脉血流。探头放置于轴向位置。

(没有可翻译的英文内容)

icon
多普勒成像显示外围充血,但未见动脉血流。探头纵向放置。

目前没有可供翻译的内容。

icon
3-Tesla 磁共振成像:钆增强后冠状位 T2 脂肪抑制图像显示血栓 i

没有可供翻译的英文内容。

icon
3 特斯拉磁共振成像:注射钆对比剂后行轴向 T2 脂肪抑制成像显示血栓位于

没有可供翻译的内容。

icon
围手术期临床图像显示持续存在的正中动脉及深色血凝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