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的女孩,由非近亲婚姻所生,因过去三天出现胸壁肿胀以及左手活动轻度受限为主要症状前来就诊。她的颈部短而宽。在背部有多处坚硬、无触痛的皮下结节。实验室血液检查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
胸部X线片显示异位骨化和骨梁。颈椎侧位和前后位X线片显示椎旁钙化。双手和双足X线片显示第一跖骨和第一掌骨短小畸形,并伴有双侧拇外翻。骨盆X线片可见双侧股骨颈增宽且缩短。
进行性骨化性纤维发育不良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疾病 [1]。其临床特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大脚趾和拇指的异常,以及软组织的进行性异位骨化。平均起病年龄为五岁。
胸锁乳突肌通常是最先受累的部位,导致活动范围严重受限。表现包括拇外翻、软组织异位骨化带、第一趾单指节、假性骨赘、第一掌骨和跖骨的巨大指(趾),颈部肌肉水肿以及 C2–C7 小关节融合。
每当在影像学上看到多灶性异位骨形成的特征性表现,并伴有大脚趾外翻畸形时,应考虑进行性骨化性纤维发育不良的诊断。由于活检可能会加重该部位的骨化,不建议进行活检 [2]。常规 X 线片可显示特异性表现,放射科医师可能在诊断和避免侵入性活检程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由于这是罕见疾病,治疗指南尚不明确,需要进一步研究。
已获得书面知情同意用于发表。
进行性骨化性纤维发育不良
患者为2岁女童,临床表现包括:胸壁肿胀、左手活动度略受限、短粗颈,以及背部多发的硬性、无触痛皮下结节。由提供的影像(包括颈椎、四肢及足部X线平片)可见:
结合患儿年龄、临床症状和影像表现,潜在诊断包括:
综合患儿的年龄、临床体征(短颈、多处软组织硬结、活动度受限、足部拇外翻畸形)以及影像学证据(颈椎局部融合、软组织广泛异位骨化、第一趾畸形),最可能的诊断为 进行性肌骨化(Fibrodysplasia Ossificans Progressiva, FOP)。
本病为罕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组织学检查(活检)往往被避免,因为创伤可能诱发或加重骨化过程。若进一步诊断仍需基因检测确认,可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分子水平检测。
治疗策略:
康复与运动处方建议(FITT-VP 原则):
鉴于患者年龄小且易发生肌肉韧带的异位骨化,建议采取安全、低负荷、个体化的训练方案:
建议在康复训练中加强安全防护:因骨化风险高,不宜进行高冲击或拉伸过度的活动。家长应参与监督,并与康复治疗师及骨科/小儿科专科医师定期沟通,以调整训练计划。
本报告基于提供的病史与影像资料进行参考性分析,不能替代专业医生的当面诊断与治疗建议。如有任何疑问或症状加重,请及时就诊并遵从专科医师指导。
进行性骨化性纤维发育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