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后继发于腱鞘囊肿的腓骨神经筋膜室综合征

临床病例 28.10.2020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45岁,女性
作者: Marco Di Serafino1, Rocco Minelli2, Francesca Iacobellis1, Antonio Borzelli1, Roberto Ronza1, Maria Laura Schillirò1, Venere Delli Paoli3, Ciro Acampora1 and Luigia Romano1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一名45岁的女性在一次先前的滑雪事故(伴随下肢的轴向 旋转 )后,因急性右下肢感觉异常及右腓骨头处压痛来到急诊科。腓骨头区域出现肿胀,并且足外翻和足背屈无力。

影像学表现

右腿X光检查排除了任何骨创伤。 电肌图(EMG)提示腓骨神经病变。 为了检查右腓骨近端区域肿胀处的皮下组织和肌肉层,进行了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在胫腓骨近端隐窝处存在无回声液体且无血管供应的梭形囊性 肿块,具有良好定义清晰的边界,直径约16毫米[图1]。MRI证实了超声检查的发现,同时也发现胫腓骨关节面存在不规则,以及由于之前的间接扭转创伤导致的腓骨骨相对水肿。 该肿块继续向尾侧延伸到腓骨颈的前外侧,并在相应的肌肉间隙呈梭形,最大直径约30毫米,压迫腓深神经[图2]。确诊为腓骨神经麻痹后,给患者配戴足背屈踝足矫形器进行保护,并在考虑手术切除前使用抗炎治疗。

病情讨论

由腱鞘囊肿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十分罕见,尤其是在下肢更为少见。腱鞘囊肿是最常见的累及上肢的肿瘤,但它们很少导致周围神经受压[1]。已有文献报道,在Guyon管[2]或肘管[3]内生长的腱鞘囊肿可引起尺神经的神经腔室综合征,而在腕管[4]内扩散的腱鞘囊肿可导致正中神经的神经腔室综合征。下肢的压迫性神经病则少见,自1921年Sultan首次报道腓总神经神经病以来,在外科文献中仅有少数病例记载[5]。腱鞘囊肿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既往外伤可能是其诱因。肌电图检查可通过区分感觉与运动功能障碍的范围来帮助印证临床发现。此外,超声(US)和磁共振成像(MRI)已被证实是诊断神经腔室综合征的有效手段。在超声检查中,腱鞘囊肿边界规则,典型地表现为无回声内容,并在彩色多普勒模式下无血流信号。MRI通常是首选检查方式,因其具有优秀的软组织对比度并可进行多平面图像重建,可更好地显示腱鞘囊肿的范围、相关压迫作用以及对骨或肌肉结构的潜在影响[6, 7]。在MRI上,腱鞘囊肿通常在T1加权图像上呈低信号强度,而在T2/STIR加权图像上呈高信号强度。 在静脉注射钆剂后可出现周边环形强化(8)。目前,由腱鞘囊肿导致腓总神经麻痹的公认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病灶(9)。即使患者仅有感觉症状,只要电生理学研究得到证实,仍建议进行减压。手术切除腱鞘囊肿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局部复发。鉴于创伤后腓总神经腔室综合征的罕见性,需要进行详尽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并辅以针对性的诊断程序,其中肌电图以及多模态影像学(尤其是US和MRI)是最佳的诊断方案。

鉴别诊断列表

创伤后出现的腓骨神经筋膜室综合征(继发于腱鞘囊肿)
腱鞘囊肿
施万瘤
巨大丛状神经纤维瘤病
神经经筋膜缺损处疝出
气动加压

最终诊断

外伤后因腱鞘囊肿导致的腓总神经筋膜间室综合征

图像分析

没有检测到可供翻译的英文内容。请提供相关的英文文本以便进行翻译。

icon
胫腓近端隐窝和腓骨神经区域的超声检查显示:一个无回声的多房梭形肿块。

没有可翻译的英文内容。

icon
磁共振成像对腱鞘囊肿的发现及空间分布:在FRFSE 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黄色箭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