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儿童腿部疼痛

临床病例 22.03.2021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6岁,男性
作者: Daniel E Dalili1, Danoob Dalili2, Bert Boonen3, Miraude EAPM Adriaensen4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一名6岁男童,4年前曾在右腿发生创伤性股骨骨折(图1),现出现同侧腿的新发疼痛。伴随腿长差异,并怀疑有新的骨折。于门诊进行了放射学检查(图2),随后将患儿转诊至我院的小儿骨科医生,并要求进行额外的MRI检查。

影像学表现

2 岁时股骨 X 线片:

右股骨干发生粉碎性螺旋骨折,骨折片明显移位(图 1)。

6 岁时股骨 X 线片:

右股骨的陈旧性骨折已完全愈合并伴有骨质重塑。在右侧股骨远端内侧可见多房性透亮病变,最大直径约 2 cm(图 2)。

6 岁时股骨 MRI:

MRI 显示在股骨远端后内侧干骺端有一个边界清晰的病变,由于硬化边缘而呈现低信号环(图 3),且无软组织受累。

病情讨论

背景

皮质性硬纤维瘤(Cortical desmoid)是一种良性皮质不规则病变 [1],由 Johnson 等人于 1968 年提出 [2]。其常见于 10-15 岁人群 [3],多位于股骨后内侧髁 [4],且通常无症状 [3]。其病理生理机制被认为与应力和腓肠肌内侧头或收肌腱肌(收肌大)在股骨内侧髁上嵴外侧附着处的撕脱有关 [5]。这些病变常呈纤维血管组织样外观,伴有混杂的细骨小梁 [3]。皮质性硬纤维瘤最常见于左侧远端股骨(比例为 2:1),并在 35% 的病例中可见双侧高发生率。最近的研究发现肱骨也是此类病变的常见部位之一,其中胸大肌及三角肌附着处是皮质不规则的主要位置 [6]。

临床观点

在临床上,皮质性硬纤维瘤通常无症状,或仅表现为非常轻微、非特异性的疼痛 [7,8]。它们往往在 X 线检查时偶然发现,但具有临床意义,因为可能被误诊为更具侵袭性的病变,如骨肉瘤、软骨母细胞瘤或感染 [3]。将皮质性硬纤维瘤与更具侵袭性的病变区别开来的主要因素包括:缺少软组织肿块 [8],不存在骨膜增生 [7],以及常见的双侧病变表现。

影像学视角

对于皮质性硬纤维瘤,普通 X 线通常具有诊断意义,病变在股骨远端的斜位片上可见得最清晰 [3]。在 X 线不能明确诊断时,CT 或 MRI 可能增加诊断的可靠性,但在某些情况下也会带来进一步的诊断困惑 [3]。横断面成像有助于证实无软组织受累,从而排除侵袭性骨病变的可能 [9]。在 MRI 上,皮质性硬纤维瘤在 T1 加权像中呈低信号,在 T2 加权像中呈中等至高信号,并因硬化缘而表现出低信号边缘 [10]。

预后

皮质性硬纤维瘤预后良好,无需任何治疗。如病变引起疼痛,可给予对症处理并适当限制活动。有些病变可持续至成人期,但不会造成任何功能障碍或长期后遗症 [3]。

要点 / 教学重点

皮质性硬纤维瘤是典型的“无需触碰”病变之一。

病变位于股骨远端后内侧的特征性部位是正确诊断的关键。

错误诊断可能导致不必要的检查,在某些情况下,如果活检出现错误的恶性阳性结果,甚至可能(部分)导致肢体截肢。

 

“已获得书面知情患者同意用于发表。”

鉴别诊断列表

皮质结节
非骨化性纤维瘤
软骨母细胞瘤
布罗迪脓肿
纤维性皮质缺损

最终诊断

骨皮质性假瘤

图像分析

2岁时右股骨的X线片

icon
右股骨的前后位 (a) 和侧位 (b) 影像显示股骨干出现粉碎性与移位的螺旋骨折。
icon
正位(a)和侧位(b)右股骨影像显示股骨干粉碎性且移位的螺旋骨折。

6岁时的右股骨X线片

icon
右股骨的前后位(a)和侧位(b)影像显示一处愈合良好的陈旧骨折,以及在髓质内出现一个多腔性透亮病变。
icon
右股骨的前后位 (a) 和侧位 (b) 影像显示一个愈合良好的陈旧性骨折,以及在髓质内出现一个多房性透亮病变。

远端股骨的MRI

icon
右股骨远端的轴向T1加权(a)和T2加权(b)MR序列显示一个界限清晰的病灶
icon
右侧股骨远端的轴位T1加权(a)和T2加权(b)磁共振序列显示一个界限清晰的病变 i
icon
右侧股骨远端的轴位 T1 加权(a) 和 T2 加权(b) 磁共振序列显示一个界限清晰的病变 i
icon
右股骨远端在轴位T1加权(a)和T2加权(b)MR序列上显示一个界限清晰的病变 i
icon
右侧股骨远端的轴向 T1 加权(a)和 T2 加权(b)磁共振序列显示了一个界限清晰的病变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