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临床病例 27.05.2021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22岁,男性
作者: Dr Anila Punchiry, Dr Subramaniyan, Dr Ram Gopal Karumuri, Dr Harshavardhan Balaganesan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22岁男性患者,3个月来反复出现头痛并在右前额出现软组织肿胀。患者在最近出现头痛后才注意到该软组织肿胀。神经系统检查正常。无头部外伤史,头痛不伴有呕吐。

影像学表现

头颅的多排探测器计算机断层扫描(MDCT);侧位投照的预扫描图像显示右额骨存在一个界限清晰的椭圆形溶骨性病灶(图1)。在软组织窗(图2) 和骨窗(图3) x 在轴位平面上进行的无对比MDCT头部检查显示一个界限清晰的溶骨性病灶,位于右额骨,累及颅骨的内外板,边缘呈倾斜切迹且无硬化缘。该病变显示硬膜外及皮下软组织成分。

根据影像学结果,怀疑颅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并经组织病理学证实。

病情讨论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是一种朗格汉斯细胞增生性疾病。这是一种罕见疾病,表现为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或单核细胞来源的细胞在儿童和成人的各种组织和器官中堆积,男女比例约为3:1 [1]。作者认为自身免疫复合物参与了其发病机制,而基于分子分析的一些最新研究显示,LCH病灶内的朗格汉斯细胞群具有克隆性,这些证据强烈提示,体细胞遗传学改变会在LCH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如同肿瘤性疾病一样[2]。

LCH的临床表现差异极大,可以从无症状的单一骨病灶到多系统的危及生命的病变[3]。在骨骼中,LCH可能引起疼痛和邻近软组织肿胀,并可导致如本例患者出现的头痛,但大多数病灶通常无症状。

LCH可累及任何骨骼,但更多见于中轴骨骼;超过50%的骨病灶[4]发生于扁骨(颅骨、肋骨、骨盆)。显微镜下可见特征性的Birbeck颗粒,免疫组织化学显示CD1a、CD207和HLA-DR抗原呈阳性。

平片(普通放射学)是首选的初始影像学检查。常见表现为界限清晰的圆形/椭圆形、位于中央的溶骨性破坏,累及板障层,影响内外两层骨板。病灶边缘常呈“斜面”征。

在CT上,LCH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打孔样”放射透亮缺损,通常无反应性硬化,并常伴有硬膜外软组织成分[3]。

在MRI的T1加权成像上,病灶信号略高;在T2加权成像中,可见中心点状低信号,外围高信号。不规则的中心不强化区伴外围强化,提示中心坏死。

治疗包括刮除术、病灶内注射糖皮质激素或放射治疗。死亡率和发病率与临床表现和起病年龄相关。最差的预后见于新生儿出现播散性病变的情况。区分疾病的类型十分重要,因为相比同时累及骨骼外器官的多发性播散型疾病,局限性疾病的预后更好。

核心要点:颅骨是LCH最常见的受累部位。熟悉颅骨溶骨性病变的典型影像学表现对于合理的患者管理至关重要。

 

 

已获得患者对出版的书面知情同意。

鉴别诊断列表

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血管瘤
骨肉瘤
表皮样囊肿 和 成骨细胞瘤

最终诊断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图像分析

没有可翻译的英文内容。

icon
CT颅骨侧位定位图像显示一个边界清晰、椭圆形的溶骨性病灶(蓝色箭头),累及右侧fr

(无英文内容可翻译)

icon
在软组织窗的非增强MDCT颅脑轴位图像中,可见一个界限清晰的溶骨性病灶(蓝色箭头)累及

未检测到可翻译的英文内容。

icon
非增强 MDCT 头部轴位图像(骨窗)显示一个界限清晰的骨质溶解性骨缺损(蓝箭),伴有斜面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