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内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临床病例 18.08.2021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60岁,男性
作者: Declan Neeson, Patrick Wilson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一名60岁的男性因左下胸壁疼痛,经全科医生转诊接受胸部X线检查。初次胸片显示左侧中带有一个小的肺结节。尚未进行进一步检查之前,两个月后因持续胸壁疼痛再次进行胸部X线检查。这次检查仍显示左侧中带有肺结节,但此时在右肩胛骨处出现了一个约2厘米大小的膨胀性溶骨性病灶,之前的影像中并未报道。病灶边缘清晰,无骨膜反应。

患者随后进行了胸部CT检查。

影像学表现

胸部CT显示左侧多发肺结节,左肩胛骨的表现提示溶骨性病灶呈分叶状、膨胀性,周边硬化,主要呈透亮,中部具有矿化结构,前方皮质破裂。左侧肱骨近端另见透亮并周边硬化病灶。无局部侵袭性表现,但该病灶可疑存在进一步病变。

骨髓瘤筛查和PSA均正常。腹盆部CT未见任何明显异常。

右肩胛骨MRI显示膨胀性骨病灶,未见软组织肿块或骨膜反应。T1信号为中等,在液体敏感序列、T2和STIR上呈异质性中高信号。 

由于病变特征不明确,在CT引导下进行了活检,结果证实该病变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后续骨显像显示右肩胛骨及肱骨近端病灶摄取增高,证实为转移性病变。

病情讨论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是一种罕见的血管性肿瘤,常见于肺、肝脏以及表浅软组织[1]。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发病率小于百万分之一,而骨骼受累的情况极为罕见,约占骨肿瘤的不到1%[2,3]。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最早于1982年被描述,被认为是一种低至中度恶性程度的血管肿瘤。骨内病变主要位于长骨,但可见于骨骼的任何部位。其多灶发生率可高达64%[4,5]。 

一项包含46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46个月的病例系列研究显示,术后局部复发率为13%,转移率为31%,死亡率为13%[5]。 

最常见的发病年龄在第二个十年[6]。临床表现通常不具特异性,出现骨痛或表浅软组织肿胀。罕见情况下,会以病理性骨折发生[7]。查体往往也无特异性,可能表现为苍白或红色的坚实肿块。

除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外,还有其他血管内皮瘤亚型,包括卡波西样dapska瘤、梭形细胞型、网状型以及复合型。它们本质上属于血管性病变,由呈上皮样的内皮细胞构成,这些细胞在黏液样或透明样基质中排列成条索和巢状结构[8]。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但近期的细胞遗传学研究表明,肿瘤形成与基因突变有关,这对于显示多灶性病变源于转移而非并发的新生性增殖具有重要意义[9]。

在影像学上,它们的表现因侵袭性程度不同而多变。X线片上通常表现为溶骨性病变,并可能呈蜂窝状外观。病灶可能呈泡状,并可出现骨质膨胀。在侵袭性更强的情况下,可见弥漫性破坏[10]。内部钙化或基质形成,如本例所示,被认为是非常罕见的发现[11]。如果在骨骼全身或某一解剖区域出现多发病灶,则提示病变可能具有血管来源[12]。

磁共振成像可见病变在T1加权像上信号不均匀偏低,在T2加权像上信号不均匀偏高,病灶会均匀强化,并可见明显的周围血管。

鉴别诊断范围较广,如果为单病灶,可考虑浆细胞瘤或巨细胞瘤;如果为多病灶,则应考虑转移瘤、棕色瘤以及多发性骨髓瘤。然而由于其表现缺乏特异性,最终仍需依赖组织学检查来明确诊断[13]。

多发性肺结节被认为是转移所致。4个月后复查胸部CT可见肺内结节及骨骼病灶无明显变化。在肉瘤多学科团队和肿瘤科评估后,患者最初采取保守治疗。然而后续CT随访结果显示病情进展。

发生在骨骼的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十分罕见,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案。对于可切除的肿瘤,无论单发或多发,可行根治性手术。射频消融也可在术前使用,以减少切除范围、改善外观并降低截肢需求[14]。

学习要点

  •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是一种罕见的、低至中度恶性的肿瘤,可发生于骨骼,但更常见于肺、肝脏及表浅软组织
  • 当其累及骨骼时,通常出现在长骨
  • 根据病变侵袭程度不同,其病程可从良性到低度恶性不等
  • 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通常为骨痛和/或肿胀
  • 对于边界清晰、带有硬化边缘的溶骨性病变,应考虑将其纳入鉴别诊断
  • 需依赖组织学来确诊

 

鉴别诊断列表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转移性骨病变
局灶性骨髓炎
浆细胞瘤
多发性骨髓瘤
原发性淋巴瘤
继发性淋巴瘤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最终诊断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图像分析

普通X线片

icon
左肺中部外周肺结节及右肩胛骨边界清晰的溶骨性病变

胸部CT

icon
轴位CT显示右侧肩胛骨内侧侧扩张性溶骨性病变,伴有内侧壁破坏
icon
矢状面显示相同的病变
icon
胸部 CT 的最大强度投影图像显示多个肺结节
icon
软组织窗最大强度投影显示多个肺结节和肩胛骨病变
icon
轴位CT显示左近端肱骨外周硬化的透亮病变

肩胛骨磁共振

icon
(A) 病变在 T1 序列上表现为不均匀的中等信号,(B) 在 PD 脂肪抑制序列上信号增强。C
icon
(A) 病变在 T1 序列上呈异质性中等信号;(B) 在 PD 脂肪抑制序列上信号增高。C
icon
(A) 病变在 T1 序列上呈现不均匀的中等信号,(B) 在 PD 脂肪抑制序列上显示信号增高。C
icon
(A) 病灶在 T1 上显示不均匀的中等信号,(B) 在 PD 脂肪抑制序列上信号增高。C

核医学骨扫描

icon
NM骨扫描显示右侧肩胛骨及左侧肱骨近端放射性摄取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