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因第二、第三跖骨融合这一罕见诊断而导致的慢性足部疼痛病例

临床病例 04.11.2021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63岁,女性
作者: Sherry Dutt, Akash Ganguly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我们描述了一例63岁女性患者,自13岁起便有慢性前足疼痛病史。该患者在儿童时期因一次受伤而首次就诊。疼痛和肿胀持续多年,并在此期间接受了多次手术。

影像学表现

患者一生中进行了多次放射学检查,其病因由会诊放射科医生发现。 平片(图1)显示第一跖趾关节(MTPJ)存在严重骨关节炎(OA)。第二与第三跖骨似乎融合,在骨干水平存在异常骨间连通,并伴有慢性骨膜增厚。这些表现由来已久。随后安排了CT扫描(图2)以进一步评估。CT扫描证实第一跖趾关节存在中度骨关节炎改变,包括关节间隙消失、软骨下硬化、骨赘和软骨下囊肿。CT还证实第二与第三跖骨的“偶然”融合,皮质与骨髓呈连续性,符合先天性跖骨融合的特征。此外,第二与第三跖趾关节可见轻度退行性骨关节炎改变并伴有骨赘形成。

病情讨论

跖骨融合是一种罕见疾病,发病率低于 1% [1]。最常见的部位包括跗骨,涉及跟舟关节和距跟关节 [2]。跖骨融合极为罕见,文献中大部分报道的病例为第四、第五跖骨或第一、第二跖骨基底部之间的联合 [3-5]。文献报道的病例主要是儿童或青年人。我们的病例是首次报道第二、第三跖骨融合,还有其他病例描述了第二至第四跖骨融合以及跗跖关节联合 [4,7]。有趣的是,这是唯一一例在中年患者中报道的案例,该患者有多年足部疼痛史,并因此接受过多次手术治疗。

组织学上,骨性联合可分为三种类型:纤维性(韧带联合)、软骨性(软骨联合)和骨性(骨性融合),其中骨性融合可进一步分为先天性或后天性 [7]。先天性联合是由附加骨融合和/或原始间叶组织分化和分割失败导致。后天性联合可以由关节炎、感染、肿瘤和创伤引起 [8]。

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足中部疼痛。随着对周围关节的持续应力,患者后期会出现僵硬、骨关节炎和关节畸形 [9]。

在影像学上,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都是不可或缺的评估方法。  CT扫描可用于区分相对简单的骨性融合和非骨性融合。前者表现为两块骨之间的连续性。非骨性融合则通过异常变窄、关节间隙不规则及软骨下囊肿形成来表现,容易被误解为退行性改变,从而造成延误或误诊。MRI 对区分三种不同类型的骨性联合至关重要。在骨性融合中,骨髓信号在融合的骨间是连续的,在 T1 加权图像上表现为高信号,在 T2 脂肪抑制加权图像上表现为低信号。非骨性融合则表现为非特异性改变 [10]。 除了影像学外,在做出诊断时还必须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格检查。

跖骨融合的治疗包括使用镇痛药和矫形器的保守治疗,而唯一的根治手段是手术治疗 [10]。

我们的病例说明了发现这种异常对于足中部疼痛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以避免如本例患者所经历的过度检查和随后的大范围手术干预。

已获得书面知情同意以进行发表。

鉴别诊断列表

第二和第三跖骨的骨性融合
第二和第三跖骨的骨性融合
第二和第三跖骨的非骨性融合
骨关节炎
跖间莫顿神经瘤
应力性骨折

最终诊断

第二、第三跖骨的骨性融合

图像分析

(无可翻译的内容)

icon
左足正位(AP)平片。第一跖趾关节严重骨关节炎。
icon
左足在斜位前后观的普通X线片显示,第二和第三跖骨似乎融合。

(无内容可翻译)

icon
CT扫描显示第1跖趾关节出现骨关节炎改变,并伴有第2、3跖骨融合。

(无翻译内容)

icon
三维重建 CT 扫描。注意第 2 和第 3 跖骨的骨性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