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55岁男性表现为右手小指指尖的轻至中度疼痛,在寒冷环境下疼痛加重。临床检查显示指尖主要在指腹区域存在压痛,并出现指尖蓝色变色(图1)。无任何外伤史。患者被转诊进行肌肉骨骼超声检查(USG)。
高分辨率超声(HRUS)显示在右手小指指腹部有一个边界清晰、椭圆形、低回声的病灶。彩色多普勒显示病灶内部及周围血管丰富。频谱多普勒显示其为低阻力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PSV)为10.2 cm/秒。弹性成像显示该病灶与屈肌腱相比质地较软。病灶的估计大小约为 3 x 2 毫米。
同时进行了 MRI 检查。病灶在 PD 脂肪抑制(PDFS)图像上呈高信号,在 T1W 图像上呈低信号。对比剂注射后,病灶在动脉期可见明显均匀强化。未见任何潜在的骨质侵蚀。邻近的肌腱及其腱鞘均未见异常。
根据这些临床与影像学发现,诊断为球状瘤。
背景
Glomus瘤,也称为Glomangioma,是一种起源于glomus小体的良性肿瘤。从组织病理学角度来看,它是一种由神经肌肉动脉装置(glomus小体)发展而来的错构瘤。Glomus小体负责体温调节。Glomus瘤可出现在身体的任何部位;然而,约75%发生在手部,更具体地说是在指尖。这些肿瘤主要位于甲下区域,也可能出现在指腹。常见的发病年龄为第三到第五个十年。[1]
临床观点
文献中描述的典型三联征包括疼痛、对温度的敏感性和局部压痛。然而,并非所有病例都能同时具备这三种表现。表面皮肤或指甲可能出现变色。[2]
影像学观点
典型的超声(USG)检查可见指尖部位界限清晰的实性低回声肿块,多见于甲下区域。彩色多普勒检查显示由于瘤内分流血管的高速血流,该病变表现为高血管化,这一特征对于诊断具有特异性。[1] 其他指尖病变如黏液囊肿和表皮样含皮囊肿则不会表现出瘤内血管信号。频谱多普勒可见低速血流,收缩峰流速(PSV)范围约为4.9~25.6 cm/s,阻力指数(RI)范围约为0.46~0.71。[3] MRI上,该病变在T2加权像上通常呈高信号,在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对比增强后可见明显均匀强化。MR血管造影可见在动脉期出现明显均匀强化以及瘤体染色,且在延迟期病变大小进一步增大。[4]
要点提示
就目前而言,MRI被认为是最常用的成像方式,用于评估和术前检查Glomus瘤。然而,此方法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需要静脉注射造影剂,而且对于直径小于3 mm的肿瘤检测精度较低。随着高分辨率超声(HRUS)的最新进展,无需使用静脉注射造影剂便可在实时下识别较小的Glomus瘤,且可清晰显示瘤内血管情况。其一大优势在于可以将病变手指/肢体与正常或对侧进行对比。由于这些优势,HRUS在不久的将来或将在Glomus瘤的术前规划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已获得患者书面知情同意以用于发表。
小指指腹的血管球瘤
在高分辨率超声(HRUS)检查中,可见右手小指指尖(指甲床或指腹区)有一枚界限清晰、低回声的实性病灶。彩色多普勒显示病灶内呈高血流信号,提示肿瘤内部存在丰富的血供。部分图像可见血流频谱表明低速血流,阻力指数相对较低,符合典型的颅内小体瘤(Glomus瘤)超声表现。外观上,患指指尖出现轻度蓝紫色变色,无明确骨质破坏或明显软组织肿胀征象。
结合临床表现(对寒冷敏感的疼痛、指尖压痛点、皮肤色变)和影像学特征,主要考虑以下可能:
基于患者年龄、典型三联征(疼痛、寒冷敏感、局部压痛)以及超声影像学所见的高血流实性病灶,最可能的诊断为指尖Glomus瘤。若需进一步确认,可考虑行MRI或手术病理检查。
治疗策略:
康复与运动处方建议:
按照FITT-VP原则(频度Frequency、强度Intensity、时间Time、类型Type以及渐进Progression),总体建议:
本报告为基于现有影像资料与临床信息的参考性分析,不能替代线下面诊或专业医生的意见。如有任何疑问或症状加重,请及时就医。
小指指腹的血管球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