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极具迷惑性的病变:肱骨头假性囊肿

临床病例 13.05.2022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91岁,女性
作者: Daniel Clary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91岁女性在被护理人员发现时处于无反应状态后前往急诊科。她被发现时侧卧于右侧,肩部触痛。她最近曾因尿路感染接受治疗,并有贫血、体重减轻和痴呆的病史。

影像学表现

平片影像学发现

在右侧肱骨近端大结节内可见一个大的溶骨性病变,没有任何边缘硬化,透过透亮区可见完整的骨小梁。鉴于患者的年龄,这些特征提示可疑的转移性病灶。

MRI 发现

在该部位可见正常的骨髓信号。因此,这一发现与继发于骨质稀疏的假性病灶相符。

病情讨论

肱骨头的稀疏化是一种众所周知的正常变异 [1]。然而,在本例中,稀疏化的程度大到可以模拟溶骨性病变。这类发现通常是在无意中检查到的;但是,困难之处在于确定这些病变的性质。影像学在诊断和处理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由于在MR上可以看到骨骺区正常的骨髓信号,因此这些表现可归因于骨质稀疏。它是一种骨密度降低的过程,在骨质疏松中可见。多达98%的患者在肱骨头邻近大结节处可见局限性的稀疏区域。这种稀疏程度可以从轻微到囊性改变不等 [2]。

这种情况应被归类为“不可碰病变”,无需进行活检。可根据骨皮质破坏、骨膜反应以及更宽的过渡区等标准,将此类病例与侵袭性病变区分开来 [3]。如果对于是真性病变还是假性囊肿存在疑问,例如在我们这例中,MRI最有帮助,因为它能显示该区域是否为正常骨髓。

CT并无特别大的帮助,因为其表现与普通X线片相似。

骨显像可能由于血流增加而表现为摄取增高,这可能会让外科医生考虑进行活检 [4]。

MR表现类似骨质疏松,显示不均匀的外观,并伴有圆形脂肪性病灶取代正常骨髓,且常发生融合。T1呈高信号,T2信号可变 [5]。

干骺端和近端骨干显示与红髓相符的低信号。在我们的病例中,这一点尤其明显,这可能是对患者长期贫血的一种反应。在T1序列上,红髓的信号总是高于周围肌肉。如果这是一个浸润性过程,例如感染或肿瘤,其信号强度只有在极少情况下会更高。即使是重度贫血导致的明显造血活化(红髓)也遵循这一规律,除非存在高铁负荷,如血色沉着病 [6]。

对于患者而言,不存在长期影响。

要点 / 教学提示:

  1. 了解这种现象。
  2. 如果对一处界限不清的溶骨性病变性质存在担忧,MRI将显示正常的骨髓表现或肿瘤的存在。
  3. 避免活检。

已经获得患者的书面知情同意用于发表。

鉴别诊断列表

肱骨头假性囊肿
转移性病变
骨髓瘤
软骨母细胞瘤
骨巨细胞瘤

最终诊断

肱骨头假性囊肿

图像分析

肩关节前后位

icon
肩关节的前后位X线片显示右侧近端肱骨大结节内存在一个大的溶骨性病变

A. T1 冠状位;B. T1 轴位;C. 质子密度 (PD) 脂肪抑制 冠状位

icon
肩关节的T1加权冠状位图像显示正常骨髓外观
icon
肩关节 T1 加权轴向图像显示正常的骨髓外观
icon
PD-FS 冠状图像显示大结节和近端骨干的正常骨髓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