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膜软骨瘤病模仿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临床病例 29.06.2022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30岁,女性
作者: Kris Mertens1,2, Leo Beckers3, Filip M. Vanhoenacker2,4,5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一名30岁的女性在游泳时左膝扭伤后就诊。体格检查提示内侧关节间隙肿胀,并且前抽屉试验轻度阳性。随后患者被转诊进行左膝的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影像学表现

T1加权成像(WI)显示在髌骨表面内侧支持带附近有一个滑膜基质肿块,其信号与肌肉等信号相似(图1)。在脂肪抑制T2加权成像上,病灶呈异质性,整体为高信号,内部有多个低信号灶(图2 A-B)。在前交叉半月板横韧带附近也观察到类似病灶(未显示)。髌上隐窝内的液体略有增多(图2 A-B)。注射钆对比剂后,两处病灶均显示不均匀强化(图3 A-B)。梯度回波成像显示在T2加权图上的低信号灶存在轻微的绽放伪影(图4)。在常规X线片上,可见靠近髌骨内下方的肿块呈局灶性密度增高(图5)。关节镜检查显示该肿块基于滑膜,表面可见一些轻微的出血区域(图6)。随后进行了活检。

病情讨论

原发性滑膜软骨瘤病(PSC)是一种发生于关节、腱鞘或滑囊滑膜的良性肿瘤性病变。该疾病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出现非特异性滑膜炎,但无游离体。过渡阶段,除滑膜炎外还可见游离体。最后,滑膜病变逐渐消退,游离体脱落、钙化并最终骨化 [1-4]。PSC在第三至第五十年纪的男性中发病率为女性的2-4倍 [1,2]。膝关节和髋关节最常受累,占80-90% [1,2]。 继发性SC是一种非肿瘤性疾病,由潜在软骨损伤引起,多见于老年患者 [1,2]。

PSC患者多表现为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受限、关节捻发音、关节交锁以及偶见可触及结节 [1,2]。PSC通常为单关节受累。多关节受累可能与家族史及相关综合征有关 [2]。恶性转变为软骨肉瘤的情况罕见6]。

在第一阶段,X线片常呈阴性。到第三阶段,可见多个形态均匀的小的关节内钙化或骨化结节。其他表现为环状弧形钙化模式和“靶征”,即中央病灶与单一的钙化外缘 [2,3,5]。

超声表现为含有高回声灶的异质性包块,在出现矿化或软骨内骨化时,伴有声影。 (骨)软骨结节的位置可能会发生改变。Power多普勒超声显示病灶无血流信号 [2,7]。

CT扫描可显示未钙化的结节为低密度灶 [2]。

MRI表现因疾病阶段不同而异。第一阶段可见非特异性的分叶状滑膜增厚。未钙化结节在T1加权像上与肌肉等信号,且信号低于滑液。在T2加权像上,钙化的游离体在两种序列中均出现多发信号空 void。骨化的游离体可见中央骨髓信号和病灶周围低信号的皮质骨边缘。

PSC应与PVNS鉴别,二者可累及相同部位。

与PVNS不同,PSC在梯度回波序列上无信号衰减现象,除非像本例患者一样有出血情况 [2,3,5]。

虽然在PSC中可出现邻近骨的压迫性骨质改变,但并无骨髓侵及,而PVNS可出现骨髓侵犯。PSC中可见钙化,而PVNS中无钙化。

首选治疗方式为关节镜或开放手术清除软骨碎片,联合或不联合滑膜切除。关节内SC的复发率很低,但关节外病变复发率较高 [1,2]。如病灶快速增大、症状加重或诊断不明确,则需行活检。

已获得患者签署的书面知情同意书,用于发表。

鉴别诊断列表

原发性滑膜软骨瘤病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
滑膜软骨肉瘤
滑膜血管瘤
继发性滑膜软骨瘤病

最终诊断

原发性滑膜软骨瘤病

图像分析

(无内容可翻译)

icon
MRI:矢状位 T1 加权成像显示一个滑膜病变(箭头),在髌骨内侧支持带附近呈等信号。

(无可翻译的英文内容)

icon
MRI:矢状位 T2 脂肪抑制加权成像显示一个异质性病灶(箭头),病灶内部可见低信号灶,并伴有
icon
磁共振成像:轴位 T2 脂肪抑制加权成像显示一个异质性病变(箭头),其内部可见低信号灶,并伴有……

没有可供翻译的英文内容。

icon
矢状面钆对比增强脂肪抑制T1加权像显示不均匀强化(箭头)
icon
轴向钆对比增强脂肪抑制T1WI显示不均匀强化(箭头)

(无内容可翻译)

icon
梯度回波成像显示在病灶内可见细微的开花伪影(箭头所示)。

(无内容可翻译)

icon
常规X线片显示病变的密度略有增高,并伴有髌骨f的局部消失(箭头所示)。

没有可翻译的英文内容。

icon
关节镜检查证实存在一个滑膜性病变,并可见轻微表层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