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65岁的健康女性,因左足有一个可触及且疼痛的结节,病史3个月。步行时感到不适。无类似结节的家族史或外伤史。患者未服用任何药物。
体格检查确认在左脚足底弓内侧(图1a)存在一个可触及的单一柔软肿块。随后进行的超声检查显示,在足底筋膜(PF)内出现了约1cm大小、边界清晰的梭形低回声结节(图1b,c)。彩色多普勒检查未见血流信号(图1d)。这些发现与足底纤维瘤病,也称为Ledderhose病,的表现相符。未进行其他成像技术的进一步检查。
Ledderhose病,也称为跖筋膜纤维瘤病,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的跖腱膜过度增殖性疾病,最早由Georg Ledderhose医生于1894年报道 [1]。虽然其病因尚未明确,但通常见于中老年人,且男性更常见。它与其他形式的纤维化疾病有关,如Dupuytren挛缩、Peyronie病或指节垫 [2,3]。其他与之相关的情况包括反复创伤、糖尿病、酗酒、类风湿关节炎、痛风、HIV以及癫痫等 [2,3]。
Ledderhose病的特征是在跖筋膜内出现异常纤维组织的局部增殖,形成不规则肿块或结节 [4,5]。这些结节病灶可呈多发性且双侧分布,通常直径小于3cm。它往往累及跖筋膜远端三分之二,通常位于其中央束 [6]。因此,在体格检查时,患者在足底弓内侧可发现一个或多个结节。大多数患者无症状;然而,当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后,或者在病灶增大并对周围肌肉、神经血管束或肌腱产生压迫或侵犯时,患者可能会出现疼痛 [7,8]。
诊断主要基于症状以及超声和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检查结果。
在大多数情况下,首选使用超声进行初步评估;虽然MRI在评估周围组织的浸润方面很有效,对于术前规划非常重要,但由于其高成本和低可及性而限制了它的使用 [7,9].
Ledderhose病的超声表现通常为来自跖筋膜的单个低回声、界限清晰的梭形结节,在彩色多普勒下无内在血流信号 [6,8,9]。在本病例中,由于足底肿胀符合典型的跖筋膜纤维瘤特征,所以没有进一步进行MRI检查。然而,需要了解其他可导致足底软组织肿胀的鉴别诊断范围,包括多种良性及恶性软组织肿瘤。如果软组织病灶来源于跖筋膜,则需考虑跖筋膜炎及慢性筋膜撕裂的可能性;如果病灶来源于筋膜外的其它软组织结构,则鉴别诊断应包括腱鞘囊肿、植入性囊肿、异物肉芽肿、神经鞘瘤、透明细胞肉瘤或滑膜肉瘤 [10]。恶性软组织肿瘤通常表现为生长缓慢、无痛包块,并在彩色多普勒超声上可见内部血流信号。在这些特殊病例中,以及当足底结节表现为不明确的特征时,应考虑使用MRI进行进一步鉴别 [10]。
治疗方法因疾病进展程度而异。初期主要以保守治疗为主,如物理治疗、使用合适的鞋具、皮质类固醇病灶内注射以及非甾体抗炎药物 [4]。对于疼痛或功能受限的病灶,可选择进行局部病灶切除并保证足够的切缘,或者采用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复发率最低且最有效的治疗方式 [11]。在本病例中,患者被转诊至骨科,采用了保守治疗措施。
总之,Ledderhose病可引起足部疼痛,通常需要借助影像学检查来确诊。超声检查具有成本低、速度快且可动态观察的特点,应作为评估此病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已获得患者书面知情同意用于发表。
勒德霍斯病
基于所提供的临床照片与超声影像,可见足底筋膜(主要位于足底中足部位)内出现一处清晰可见、界限较清的低回声结节,形态表现为梭形,大小约1厘米上下。彩色多普勒检查显示内部无明显血流信号。该结节所在区域对应患者足底疼痛与触痛点,局部皮下软组织未见明显钙化、骨质异常或其他明显病变。
足底筋膜增殖性改变,可表现为低回声结节,常见于足底中部筋膜。病因与纤维组织异常增殖相关,临床上可与Dupuytren挛缩、Peyronie病等同属纤维增殖性疾病谱系。
通常表现为足底疼痛,但多以筋膜变厚或局部炎症改变为主,不常形成清晰的结节状病灶。
例如腱鞘囊肿等良性软组织肿物,临床上可出现类似结节,但超声下通常为无回声或内部可见分隔,部分可有少量血流信号。
通常生长缓慢或出现侵袭性表现,彩色多普勒可提示明显血流信号,且疼痛特点与生长方式更具侵袭性,需要进一步MRI评估。
结合患者的年龄、临床表现(足底出现疼痛性结节、无明显创伤史)及超声所见(足底筋膜内梭形、边界尚清的低回声病灶,内部无明显血流信号),诊断最符合足底纤维瘤(Ledderhose’s disease)。若后续病情出现可疑改变或需明确肿物是否有浸润倾向,可进一步行MRI或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认。
1. 保守治疗:
2. 手术及其他治疗:
3. 康复与运动处方(FITT-VP 原则):
在整个康复过程中,应根据个体实际情况(如有无合并骨质疏松、心肺功能情况等)进行个性化调整,并监测疼痛和步态变化以确保安全性。
免责声明:本报告为基于当前提供信息所作的医学参考性分析,不能替代临床面诊或专业医生的诊治意见。如有不适或疑问,需及时就医并遵从专科医生的治疗建议。
勒德霍斯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