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

临床病例 17.01.2001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7岁,女性
作者: V. Lens, D. Janssens, N. Calteux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因在口内左上颌弓后部出现缓慢生长的肿块而被转诊。

影像学表现

患者因在左上颌弓后部口内出现缓慢生长的肿物被转诊。左面颊部位可见轻度肿胀。入院前五天曾拔除64号牙。未报告面部外伤史。实验室检查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进行了普通X线片、CT扫描和MRI检查。

病情讨论

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占所有颌骨良性肿瘤的 10%。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普遍认为它是一种对骨内出血的反应性过程。它是一种生长缓慢的肿瘤,具有多种临床表现,如疼痛、肿胀和头痛。病灶在触诊时有压痛。该骨性病变几乎总是位于牙槽骨,而不是颌骨的基底骨,并且在下颌骨比在上颌骨更常见。颞骨、筛骨、蝶骨、下颌髁突以及腕骨和跗骨罕有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的累及。在颌骨中,该病灶多见于女性,且通常发生于年轻患者。放射学上,该病灶呈囊泡状外观,通常为圆形或椭圆形,界限清晰,可能含有钙化。然而,这种影像外观也见于颌骨的多种病变,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并无特异性的放射学表现。在放射学和组织学上,该肿瘤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所致的棕色肿瘤难以区分。此时,只有实验室检查才能协助最终诊断。该病变在手术治疗后无复发倾向,且无恶性转化的证据。

鉴别诊断列表

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

最终诊断

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

证书

(没有可翻译的英文内容)

图像分析

左上颌骨的检查

icon
左上颌骨检查
icon
左上颌骨检查

MRI检查

icon
MRI检查
icon
磁共振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