跖筋膜纤维瘤

临床病例 22.02.2001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25 岁,男性
作者: K. Lambert, S. Marcelis, R.F. Dondelinger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右足跖面出现肿块。临床检查显示一个坚硬的隆起性肿块,触诊无感觉,大小为11 x 15厘米。患者在同一部位于7年前和13年前曾做过软组织肿块切除。随后进行了平片、超声检查、CT扫描和磁共振成像检查。

影像学表现

一名25岁男性在右足跖面出现肿块。临床检查显示一个坚实的、隆起的肿块,触觉迟钝,尺寸为11×15厘米。该患者在7年前和13年前曾于同一部位行软组织肿块切除术。随后进行了普通X线、超声、CT扫描及核磁共振成像检查。 肿块的位置、临床病史及交叉断面影像学结果提示诊断为跖筋膜纤维瘤病(Ledderhose病)。

病情讨论

浅表性纤维瘤病包括跖筋膜纤维瘤(Ledderhose病)、掌筋膜挛缩(Dupuytren挛缩)、阴茎纤维瘤病(Peyronie病)以及指关节垫。临床上,Ledderhose病常表现为单侧、无被膜、局部侵袭性肿瘤,其特征是在足底的皮下组织中出现纤维母细胞的局灶性增殖。该良性病变如果切除不完全,可能会以更具侵袭性的特征复发。 Ledderhose病的病因不明。目前提出的许多因素包括内分泌病、创伤、神经病变、生化和代谢失衡、发育缺陷、感染以及患者的职业。大多数病灶无症状,常在触诊时被发现。男女患病比例为1:1,更常见于年轻成人,发病高峰年龄在25至35岁之间,也偶尔在儿童中报道。 磁共振成像(MR)可在术前提供病灶位置和范围的重要信息,包括与其他病理实体相鉴别。根据肿瘤内的血管和细胞密度情况,MR还可帮助预测病灶的组成。以自旋回波序列呈现低信号强度的病灶通常提示细胞明显缺乏并具有纤维化特征;而高信号强度则与肿物的高细胞密度相关,常见于疾病早期阶段。有些作者认为,足底呈圆形或椭圆形、不均匀的肿块,边界清晰,信号强度介于骨骼肌与皮下脂肪之间,是跖筋膜纤维瘤的独特表现。然而,一些病灶可能出现相似的信号特征,如胼胝、瘢痕以及跟骨下脂肪组织的纤维化改变。

鉴别诊断列表

足底筋膜纤维瘤

最终诊断

跖筋膜纤维瘤病

证书

(无可翻译的英文内容)

图像分析

右足普通X线片

icon
右足普通X线片

右足超声检查

icon
右足超声检查

双足增强CT扫描

icon
双足对比增强CT扫描

右足的MRI检查

icon
右足的磁共振成像
icon
右脚的核磁共振检查
icon
右脚的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