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直肌撕裂

临床病例 07.05.2001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7岁,男性
作者: G. Bastarrika, JD Aquerreta, M. Elorz, D. Cano, E. Torres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一名7岁男童主诉大腿前侧轻度疼痛已持续1个月,无明显创伤诱因。患者从未出现过突然的急性疼痛。体检发现大腿前侧可触及一个3×8厘米的软组织质地肿块。

影像学表现

患者是一名7岁的男性,已持续1个月感觉大腿前侧舱 mild 的疼痛。病史中有一个非特异性外伤诱因,但从未经历过突发的急性疼痛。体格检查可触及一个大小约为3×8厘米的前大腿肿块,质地为软组织,似乎位于股直肌肌肉内部。受累的大腿与对侧相比存在不对称性。未见功能缺损。受累肢体的血管和神经检查均正常。实验室检查无显著异常。已进行超声检查和MRI检查。

病情讨论

股四头肌是一组跨越两个关节并进行离心收缩的肌群,在对抗性或高强度运动中更易受伤。该肌群的拉伤较常见,可能出现局部肿胀及大腿周径增加、大腿疼痛及膝关节屈曲受限三联征 [1]。 作为股四头肌拉伤的一种类型,股直肌撕裂本身可能并不会引起明显或可测量的功能缺损。在急性损伤后,可表现为膝关节屈曲活动受限且伴有疼痛;然而,在慢性损伤中,可能仅表现为局部包块而无功能障碍或疼痛。 在急性和延迟发作的肌肉病变中,超声和MRI检查可提供体格检查无法获得的信息,能够定位组织异常、证实是否存在局灶性血肿,并显示是否存在脂肪浸润或纤维化的证据。T2加权图像可显示在肌肉腱周围出现异常高信号的损伤灶;另一种T2加权图像表现为MR异常呈同心圆分布,并可出现筋膜周围的“环征”,由肌肉坏死所致出血或水肿引起。影像中可见中心环状高信号区,可能由肌内液体集合导致,其周围是一层低信号环,外围则是高信号环 [2]。纤维化组织通常在所有序列中都表现为低信号区。使用Gd增强的T1加权MRI能够更加清晰地显示病变。静脉注射Gd后获取的T1加权图像可以使肌肉部分强化,呈现“靶心”样外观,中心为低信号结构,对应于肌内腱 [3]。病变区域Gd摄取增加是由于病变区血管增生所致。 在超声表现中,肌肉撕裂可见直接和间接征象,例如肌纤维连续性中断及伴随出现血肿。完全撕裂时,超声图像可见“铃铛内的撞槌”(clapper-in-the-bell)征。然而,识别断裂的肌肉组织碎片有时较为困难。实时扫描并让患者收缩肌肉,有助于在图像上显示肌肉断裂端之间的间隙。在部分撕裂的病例中,超声显示受损区域边缘呈锯齿状,并可见周围高回声晕环。部分撕裂时也可出现“铃铛内的撞槌”征,这一征象是撕裂的确切标志。纵向及横断面超声联合可精确确定撕裂的大小和位置。 本例患者行MRI评估,亦如体格检查所示,在股直肌部位出现包块。活检结果显示慢性炎症并反应性纤维化。在动物实验中,对于机械性诱导的肌肉拉伤,也曾报道过类似变化。 与软组织肉瘤不同,这类病变体积较小、无进展性,并与慢性股四头肌拉伤相关。大多数软组织肿瘤通常并不局限于肌腱区域。虽然在轴位图像上,肌肉拉伤和软组织肿瘤可能呈相似外观,但矢状面和冠状面图像可显示拉伤的纵向形态。 当病变无明确外伤或感染史而出现无法解释的软组织包块时,应予以警惕。超声和MRI可用于区分外伤性损伤与肉瘤。放射科医师应根据不同影像技术寻找诊断征象。然而,如果无法明确诊断,则应进行病灶活检。

鉴别诊断列表

股直肌撕裂

最终诊断

股直肌撕裂

证书

(无翻译内容)

图像分析

股四头肌的超声扫描,轴向视图

icon
股四头肌的超声扫描,横断面视图。
icon
股四头肌的超声扫描,横断面图

股四头肌的磁共振成像

icon
股四头肌的磁共振成像
icon
股四头肌的磁共振成像
icon
股四头肌的磁共振成像
icon
股四头肌的磁共振成像
icon
股四头肌的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