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指长收肌肌内黏液瘤

临床病例 10.05.2001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23岁,男性
作者: M. Almberger,A. M. Spagnoli*, G.Rossi, Gianpaolo Monacelli**.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在超声检查后,报道了一例肌内黏液瘤的罕见定位,并进行了手术治疗。

影像学表现

作者报告了一名男性患者,出现了少见部位的肌内黏液瘤(IM)。临床检查发现一个无痛的软组织肿块。肿物位于左拇指长收肌远端止点附近。超声检查(15 Hz)显示一个椭圆形病灶,回声结构不均,与周围正常肌肉结构界限清晰,大小为 3.5 × 2.0 × 1.0 cm(图 1 所示箭头)。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该病灶周围血供较少。与近节指骨对应的高回声线形态规则,并在后方清晰显示。该病灶随后被手术切除。 手术中所见,标本界限清晰且呈分叶状。组织学检查显示均匀的星状细胞,由丰富的黏液样基质分隔开。这些检查结果最终指向了正确的诊断。

病情讨论

IM是一种相对良性的软组织肿瘤,其起源尚不明确。有一种假设认为它起源于未充分分化的成纤维细胞,因此无法合成胶原蛋白。另一种假设则涉及间叶多能细胞 [1]。 其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无创伤病史的无痛、相对较大的、缓慢生长的肿块。IM边界清晰,呈分叶状,质地胶状;其大小可达20 cm,但通常小于10 cm。 IM最常见于大腿和臀部、下肢、小腿、肩部及上臂等大块肌肉。女性的发病率更高,尤其在40至70岁之间。 本病例的特殊之处在于肿瘤部位及患者年龄(23岁男性),在文献中尚未有过报道。 对于组织学上细胞和血管增多的区域,必须谨慎评估,以避免与黏液肉瘤、黏液性纤维肉瘤及低度恶性纤维黏液肉瘤 [2] 混淆。 临床检查并不具有特异性,只有通过准确的组织学检查才能作出明确诊断。超声检查可提供基础支持,用于在实体和囊性病变之间快速进行鉴别诊断、测定肿瘤大小,并在随访中发挥作用。 然而在临床实践中,磁共振成像有助于对肌肉–骨骼病变进行更好的特征分析和局部分期。磁共振成像的优势在于其优异的软组织分辨率、可进行横断面扫描并可明确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因此是首选的检查方式,可提供可靠的诊断支持。

鉴别诊断列表

肌内黏液瘤

最终诊断

肌内黏液瘤

证书

对不起,未检测到可翻译的英文内容。

图像分析

肌内黏液瘤

icon
肌内黏液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