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胛骨软骨肉瘤

临床病例 30.05.2001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63岁,女性
作者: M. Davies, V.N. Cassar-Pullicino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一名 63 岁女性在左侧肩胛骨周围出现一个大型、部分骨化的软组织肿块,位于推测为小型骨软骨瘤的部位。

影像学表现

一名63岁的女性,主诉左肩周围8个月来出现弥漫性肿胀。体检发现左侧肩胛骨翼状突起明显,提示其下方可能存在一个肩胛下方肿物。左肩胛骨X线片(Fig 1a)显示一个大且部分骨化的肩胛下方软组织肿块。回顾患者10年前因心肌梗死后行胸片检查(Fig 1b),可见左肩胛骨下角有一个小的骨软骨瘤。对肩胛骨进行CT检查(Fig 2)证实在肩胛骨下方有一个结构清楚、体积较大的软组织肿物,内部可见多处骨化和钙化。该肿瘤起源于肩胛骨下面一个宽基底的骨性病灶,经诊断与软骨肉瘤相符。锝99甲氧基二膦酸盐(MDP)扫描(Fig 3)显示仅在左肩胛骨处有摄取增高,胸部CT检查未见肺部转移。左肩胛骨的磁共振(MR)成像(Fig 4)进一步证实肩胛下方有一个体积较大、轮廓清晰、分叶状的软组织肿块,紧贴胸壁,但并未侵及肩关节或腋窝血管。T1加权图像呈中等信号强度。T2加权图像清晰显示肿块分叶结构,肿瘤大部分为高信号,信号较低的区域对应CT中的骨化或钙化部位。静脉注射钆DTPA后,肿瘤呈分隔-结节状强化,中间大面积无强化,提示存在软骨、坏死或黏液样变。CT引导下经皮活检(未示)证实为2级软骨肉瘤,伴有大范围黏液样变。患者随后接受了肩胛骨切除术,过程顺利。

病情讨论

软骨肉瘤最常见于长管状骨和骨盆,肩胛骨约占 5% 的病例 (1)。它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分类。原发性软骨肉瘤发生于儿童并不常见。继发性软骨肉瘤可能起源于先前存在的良性软骨性病变(如骨性软骨瘤或内生软骨瘤),多见于成人 (2)。经典软骨肉瘤可根据其起源于骨髓腔或骨表面,分为中心型或周围型,随后再分为 3 个组织学级别。此外,尚有其它罕见类型,如透明细胞型、间质型和去分化型软骨肉瘤。大多数周围型软骨肉瘤可能起源于骨性软骨瘤,尤其是广基型骨性软骨瘤,但据认为仅有少数骨性软骨瘤会发生恶性转变。尽管如上述病例所示,出现包绕并部分破坏原有骨性软骨瘤的大型软组织肿块高度提示恶性转变,但区分良性软骨样肿瘤和已经发生恶性转变的软骨样肿瘤可能非常困难 (2)。位于轴向骨骼并且尺寸大于 5 cm 是最可靠的恶性转变预测因素 (3)。影像学上所见的形态特征以及临床症状并不能可靠地区分良性和恶性软骨样肿瘤。即便在组织学上,将低级别软骨肉瘤与良性骨性软骨瘤或内生软骨瘤区分开来也很困难。由骨性软骨瘤恶性转变而来的软骨肉瘤主要表现为大型骨外肿块,尽管已侵犯软组织,但其边界看起来仍然清晰 (1)。磁共振成像是首选的影像学方法,肿瘤内的软骨小叶在 T2W 图像上呈现典型的高信号 (2),并且通过钆增强的磁共振快速强化来区分软骨肉瘤和良性软骨性肿瘤 (4)。骨显像的表现并无特异性,其主要作用在于排除多灶性疾病。

鉴别诊断列表

肩胛骨软骨肉瘤

最终诊断

肩胛骨软骨肉瘤

证书

我没有检测到具体需要翻译的英文内容,请提供您希望翻译的原文,以便我为您完成翻译。

图像分析

放射影像检查

icon
icon
X线成像

CT影像

icon
CT成像

放射性核素显像

icon
放射性核素显像

磁共振成像

icon
磁共振成像
icon
磁共振成像
icon
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