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部神经鞘瘤

临床病例 05.09.2001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27岁,女性
作者: S. Cakirer (1), K. Kamberoglu(2), O. Kilickesmez (3), A. Kamberoglu (4)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一名27岁女性患者因右腕桡侧的软组织肿块及局部神经痛被转诊。

影像学表现

一名27岁的女性患者因右腕桡侧出现软组织肿块并伴有局部神经痛而转诊。使用1.5 T磁共振扫描仪对右腕进行MRI检查,包括T1、T2、脂肪抑制T2加权自旋回波序列,以及在轴面和冠状面进行的钆剂增强后T1加权自旋回波序列。结果发现一个软组织肿块,内部成分不均匀,并具有明显的钆剂强化。该肿块已被完全手术切除,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为施万细胞瘤,主要由高细胞密度(Antoni A)区域组成。

病情讨论

良性周围神经鞘瘤,包括神经纤维瘤和施万细胞瘤,并不常见于关节周围软组织肿块。它们通常位于周围神经沿线,最常见于尺神经和腓总神经。施万细胞瘤(又称神经鞘瘤或神经瘤)是由施万细胞产生的包膜性良性缓慢生长的新生物。在其增大到足以压迫邻近神经并引起神经痛之前,通常无症状。这些病灶几乎总是单发,除非与神经纤维瘤病相关。施万细胞瘤被真正的神经外膜包膜包绕,可使神经纤维发生移位,并可从邻近神经中解剖并完整摘除,而不会造成神经功能损伤。这与神经纤维瘤截然不同,后者相邻神经侵入肿瘤内部,无法被剥离。MRI上,施万细胞瘤在T1加权像中表现为低到中等信号强度,在T2加权像中表现为异质性的高信号,并在注射钆剂后可见明显强化。大约25%的病例可见在病灶邻近肌肉沿其长轴方向出现萎缩。鉴别诊断包括神经纤维瘤和腱鞘囊肿。神经纤维瘤的内部结构更具地理性特征,在T2加权像上表现为中心低信号区域,外周为较高信号。腱鞘囊肿则不显示钆增强,其在T2加权像上内容物信号更亮。

鉴别诊断列表

腕部神经鞘瘤

最终诊断

腕部神经鞘瘤

证书

(无翻译内容)

图像分析

冠状面图像

icon
冠状面图像
icon
冠状面图像
icon
冠状面影像

轴向图像

icon
轴向图像
icon
轴向图像
icon
轴位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