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32岁的男性患者,曾于17年前因肺结核接受治疗,近几个月来出现背痛、僵硬和截瘫。
一名32岁的男性患者,17年前曾接受肺结核治疗,近几个月来出现背痛、僵硬以及截瘫。在1.5 T磁共振扫描仪上进行了MRI检查,采用SE T1、脂肪抑制SE T1、FSE T2,以及注射钆后在三个正交平面获取的SE T1加权序列。MRI检查显示腰椎L4和L5以及骶椎S1及相邻椎间盘存在破坏性病变,并伴有以左侧为主的双侧椎前(腰大肌)和硬膜外脓肿。
结核性脊椎炎(Pott 病)的特点是结核分枝杆菌对椎体及其相邻椎间盘的破坏。脊柱是结核病最常侵犯的骨性部位,大约占结核病患者的 1% 和骨结核患者的 25-60%。Pott 病可见于任何年龄组,并且在男性中稍微更常见。老年人、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吸毒者以及艾滋病患者更易受到该病影响。临床表现为起病隐匿的背痛和僵硬,并伴有局部压痛。约有 50% 的患者在出现 Pott 病时并未发现肺部病变。病死率变化范围在 26% 到 30% 之间。高度的临床警惕以及对各种结核影像学表现的熟悉,有助于早期诊断并及时开始适当治疗,从而降低患者的发病率。最常受累的部位是上腰椎和下胸椎,通常会累及三个或更多相邻椎体。L1 椎体是 Pott 病最常见的发病部位。在 82% 的病例中,可见在椎体前部有明显的易感性。病变起始于椎体的前部,邻近上或下终板处。感染可在前纵韧带或后纵韧带下方蔓延,或穿透软骨下骨板,从而累及相邻的椎间盘。椎间盘受累表现为椎间盘间隙的塌陷。终板出现脱矿,并伴有吸收和致密边缘的消失。随着病情进展,椎体逐渐塌陷并在前方楔形变,导致典型的角状后凸畸形和驼峰畸形。结核从椎体和椎间盘向相邻韧带与软组织的扩散常见,且通常发生在前外侧。椎体结核脓肿的韧带下扩散可导致椎体前外侧表面出现侵蚀性凹陷(称为“gouge 缺损”),即使在远离原发病灶处也可出现。椎旁脓肿形成较早,在胸椎区域易于观察到后纵隔肿块。腰椎区域的椎旁腰大肌脓肿可产生明显的椎旁软组织密度增高。腰大肌脓肿甚至可扩展至腹股沟处。腰大肌脓肿在疾病后期可能出现不规则或泪滴状钙化。计算机断层扫描和磁共振成像均有助于显示上述变化并诊断结核性脊椎炎。最重要的鉴别诊断是化脓性脊椎炎。其他可能模仿结核性脊椎炎的疾病包括椎体转移瘤、结节病、原发性椎体肿瘤(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脊索瘤),以及其他罕见的脊柱感染如布氏菌病、真菌感染和包虫病。化脓性脊椎炎的特点是快速破坏,形成多个脓肿腔,很少有新骨形成,然而脓肿壁增厚或钙化以及后方结构受累并不常见。Pott 病所特有的多椎体累及在化脓性脊椎炎中并不常见。转移瘤则表现为多个不连续的病灶,软组织受累较少,但椎间盘并不被破坏。Pott 病的并发症包括角状后凸畸形(即驼峰畸形)、脊柱侧凸、强直、骨坏死以及瘫痪(由于硬膜外脓肿、肉芽组织、骨片或蛛网膜炎所导致的脊髓受压)。依据病变阶段的不同,可选择抗结核药物治疗和手术干预作为治疗方案。
结核性脊柱炎(波特氏病)
(无内容可翻译)
本患者的腰椎 MRI 影像显示多个相邻椎体(主要位于下胸椎及上腰椎段)存在骨质破坏,椎体前缘楔形变且可见椎间盘间隙狭窄。部分椎体旁及椎体后方软组织内可见占位性病变,形态呈团块状或融合成较大范围,信号提示可能存在脓肿或肉芽组织。椎体受累位置主要集中在椎体的前部及椎间盘附近,椎体周围软组织肿胀明显,椎旁以及腰大肌区可见范围不等的异常软组织影,可提示椎旁或腰大肌脓肿形成。局部椎体有明显塌陷,局部有轻度的后凸畸形(后凸角度增大),与颈胸椎的正常序列相比,呈现出一定的角状弯曲趋势。无明显广泛骨质增生或新生硬化边缘。上述改变符合椎体及椎间隙破坏、并伴随椎旁及椎管旁脓肿的影像表现。
综合患者以往病史(曾患肺结核)、影像学特征(椎体破坏、椎间盘受累、周围脓肿形成、慢性进展)以及临床表现(背痛、僵硬和逐渐出现的神经功能障碍),最可能的诊断为结核性脊柱炎(Pott 病)。若仍有不确定性,可进一步行病灶穿刺活检或特殊病原学检测加以明确。
1. 药物及保守治疗:
2. 手术干预:
3. 康复与运动处方:
免责声明: 本报告仅作为参考性分析,不可替代临床面诊或专业医生的诊断与治疗意见。如有任何疑问或不适,请务必及时咨询专业医务人员并进行线下就医。
结核性脊柱炎(波特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