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于病理性骨骼的股骨骨折
患者在跌倒后主诉左腿剧烈疼痛。进行了左股骨的X线检查。
X线片显示股骨远端横行不完全皮质骨折。其他可见的特征包括骨的弯曲畸形、明显的脱矿并伴有骨增宽及皮质增厚。同时还可见小梁结构增厚。
最可能的诊断是在患有Paget病的长骨上发生的应力性骨折。
Paget病(PD)是一种相对常见的疾病,大约发生于40岁以上人群的3-4%。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或无症状。目前尚无明确的病因。
从病理上看,该疾病经历三个阶段。最初,由于破骨细胞活性增加,骨受到吸收。随后,成骨细胞形成异常的新骨。原始的编织骨生成过程紊乱,血管和结缔组织增多,并且不含哈弗斯系统。这两个阶段会重复出现,直到破骨细胞活性减弱。当成骨细胞活性停止时,疾病便进入最终或不活动期。 该疾病通常累及多个骨骼,但有10-35%的患者呈单骨性病变。
在影像上,可见三个明显的阶段(溶骨期、混合期和硬化期),与病理阶段相对应。在溶骨期,最常见于颅骨可表现为“局限性骨质疏松(osteoporosis circumscripta)”,而在长骨则可见纯透亮的缺损。随着疾病从混合期逐渐进展到不活动的硬化期,新生的“Paget样”骨主要通过皮质增生使骨骼增大,骨小梁变得粗大而增厚,颅骨可出现“棉絮样”表现。在不活动或硬化期,可见骨密度弥漫性增高以及骨骼增大。
在长骨中,股骨是Paget病最常受累的骨骼,但锁骨、肩胛骨以及腓骨也可能受累。胸骨、髌骨及手足骨则很少受累。
在长骨内,最初的溶骨性病变通常始于骨骺的关节下区域,并向干骺端延伸,正常骨与异常骨之间有清晰的V形区(“草叶征”)。随着疾病进展,影像学可出现:
股骨佩吉特病
(无翻译内容)
根据提供的X光片可见下列特征:
上述影像学特征提示股骨存在长期慢性骨质重塑的表现,并在基础病变区域发生的骨折符合“病理性骨折”特征。
结合患者既往病史(70岁,长期骨骼异常重塑可能性)与影像学表现,考虑以下潜在诊断:
基于患者年龄(70岁)、临床表现(病理性骨折)、影像所示骨质增厚与溶骨并存、骨皮质及骨小梁明显增厚和变形等特点,最符合的诊断是:
Paget病(变形性骨炎)
若仍有疑虑,可结合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骨转移指标(如PSA、CA15-3等)或局部活检,以进一步排除转移瘤或其他罕见病变。
康复训练应遵循个体化、循序渐进的原则,尤其因患者骨骼脆性增高,应在骨折愈合或固定稳定后谨慎开展。
在运动过程中需注意骨骼安全,若出现剧烈疼痛或关节肿胀,应及时就医评估并调整训练强度。
FITT-VP 原则示例:
同时,应密切监测骨折愈合进度,保持与骨科或康复医学科医师的定期随访。
免责声明:本报告为参考性分析,不能替代线下面诊或专业医生的意见。具体治疗方案和康复方式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专业医师评估进行调整。
股骨佩吉特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