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背侧长期存在的肿胀
患者表现为小腿部位无痛性肿胀已持续 10 年。体格检查发现在膝关节的背侧和尾侧存在坚硬的肿块,膝关节屈曲活动受到限制。
放射学检查显示,在胫骨背侧皮质处出现一个外生性骨质病变,周围包绕可明确界定的透亮软组织肿块(图1)。CT 显示胫骨背侧皮质不规则,并且可以看到骨化条带,这些条带被一个由脂肪组成、界限清晰的肿块所包绕(图2a,2b)。MR 成像证实了该病变以脂肪为主,并显示了骨质、软骨或纤维组织条带在 T1 和 T2 加权图像上呈低信号强度(图3a,3b)。
胫骨的脂肪髓质与病变区域并不相通。在静脉注射对比剂后,仅可见这些条带出现强化(图3b,3d)。随后进行了手术切除。
骨旁脂肪瘤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良性肿瘤,直接位于骨的皮质表面。“骨旁脂肪瘤”一词表明了病变与骨表面的皮质位置紧邻,但并未指明其组织来源 (1)。这些肿瘤由脂肪组织构成,常常伴随软骨样、纤维性和/或骨质的改变,因此可将其分为4种亚型(I:无骨化;II:有蒂状骨赘;III:广基骨赘;IV:斑块状软骨-骨组织改变) (2)。
最重要的鉴别诊断是起源于胫骨的骨软骨瘤。与该病变区别的关键在于:在潜在的皮质中并不表现出一个明确的蒂状结构,也不存在与骨髓相连续的情况。目前尚未有关于骨旁脂肪瘤具有恶性潜能的报道。常规放射学、CT及磁共振成像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3,4)。
骨膜旁脂肪瘤
未检测到可翻译的英文内容。
从提供的X线、CT及MRI影像可见,病变位于膝关节背侧(胫骨后方或接近于胫骨背侧外缘),与骨皮质关系密切。影像特点展示出以下主要征象:
整体评价:上述影像征象符合“邻骨表面(皮质旁)脂肪瘤”特征,可见局部软骨或骨化成分,提示为副骨性(旁骨性)脂肪瘤(Parosteal Lipoma)的常见表现。
综合患者年龄、长时间存在的无痛或低痛性肿胀、影像所见的脂肪密度主导病灶并与骨表面紧贴、且无骨髓连通的表现,最可能的诊断为副骨性脂肪瘤(Parosteal Lipoma)。
进一步确诊可通过病理学检查(手术切除或活检)来明确其组织学类型。但通常副骨性脂肪瘤的影像学诊断较为典型,若无明显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可先行保守观察或评估是否手术摘除。
患者术后或保守观察期间,应根据个人关节功能和全身情况制定康复运动方案,循序渐进,提高局部肌肉强度和关节活动度,减少粘连和功能障碍。可参考以下原则进行:
特别注意:患者年龄较大,应注意骨质状态和心肺功能。若有骨质疏松或其他慢性疾病,应在医师或康复治疗师指导下制定个体化训练。如果关节或肌肉出现异常肿胀、急性疼痛或功能障碍,应及时复诊或调整康复方案。
本报告仅基于现有的影像及临床信息所做的参考性分析,不可替代线下面诊或专业医生的诊断与治疗意见。如有疑问或症状加重,请尽快咨询专科医生或前往医院就诊。
骨膜旁脂肪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