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临床和影像学结果,确诊为掌长肌的附加远端肌腹。
该患者是一名体力劳动者,表现为右腕掌侧疼痛性肿胀。疼痛为间歇性,并在前臂肌肉剧烈使用时诱发。表面皮肤外观正常。
矢状面和轴向超声检查显示,在右桡侧腕屈肌腱内侧有一个界限清晰的肿物。该软组织肿块呈均质结构,与邻近肌肉回声相似。
右前臂轴位SE T1加权MR图像显示,在桡侧腕屈肌腱内侧、屈肌支持带浅表处出现梭形肿物(箭头所示)。在T1及T2加权(未显示)图像上,该肿物与邻近肌肉信号均匀且等强度。
根据临床和影像学表现,诊断为掌长肌远端附加性肌腹。未进行手术或活检。
掌长肌是一条小型梭形肌,起自肱骨内侧髁。其远端部分为单一肌腱,附着于屈肌支持带浅层的掌腱膜。根据系统发育学,它被归类为退化性肌肉。
掌长肌是手部最具变异性的肌肉。缺如是最常见的变异,发生率为12.8%。肌腹可置于中部、呈二腹肌或分叉,或沿掌长肌整个走行延伸。起点和止点的变异或重复出现相对罕见。附加肌束是常见变异之一,可导致尺神经受压。当肌肉在屈肌支持带深面附着或在远端出现额外肌腹时,可能会引发伴有正中神经受压的腕管综合征。在过去50年的放射学文献中,掌长肌远端肌腹肥大的报道仅有三例。最近报道在42例正常手腕中有三例(7%)发现围绕掌长肌腱存在薄层肌纤维,但我们认为这三例可视为二腹型掌长肌,这种情况并不算罕见。
通过超声检查或MRI结合位置及信号特征可以对掌长肌变异进行诊断。临床症状及相关神经受压程度决定是否需要手术干预。
掌长肌
(无内容)
在超声和MRI图像中,可以观察到位于前臂远端、与桡侧腕屈肌及屈肌群邻近区域的异常肌肉组织。该肌腹与常规的掌长肌腱关系密切,且呈现出与周围肌群相似的信号强度。MRI横断面上可见一个位于前臂正中线附近的增厚肌肉带(箭头所示),与常见掌长肌腱的单纯腱形式不同,提示有额外或变异的肌腹存在。通过不同序列和切面的成像,未见明显骨质破坏或韧带结构异常。
基于影像表现和患者的基本情况,可考虑以下诊断或鉴别诊断:
结合患者年轻男性的临床背景、影像所见肌肉信号及位置,与解剖变异的掌长肌副肌腹相吻合,最可能的诊断为:
“掌长肌远端附加肌腹(Accessory distal muscle belly of the palmaris longus)变异。”
若患者症状与该变异相关,则需要考虑进一步干预;若无明显临床症状,可定期随访。
针对掌长肌远端附加肌腹的处理,可根据症状和神经受压情况进行个体化选择:
下述为简要的康复与运动处方范例(可根据患者耐受度与恢复进度灵活调整):
在上述康复过程中,应特别关注:若出现反复性疼痛、腕管区域麻木或不适加重,需及时与医疗团队联系并调整训练方案。
本报告根据患者提供的病史与影像资料进行分析,仅供参考,不能替代面对面临床诊断与治疗。对于具体诊疗方案的确定,请向专业的骨科、手外科或康复科医生咨询。
掌长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