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抓病导致的肘窝淋巴结肿大的超声和磁共振成像表现。
患者的右肘前窝出现了逐渐增大的肿物。除右臂的肿物外,她没有发热,也没有其他症状。
她首先接受了超声(US)检查。在超声上,可见右肘前窝约25mm大小的低回声肿物(图1a)。该肿物回声均匀。在彩色多普勒成像中,检测到动脉和静脉血管从肿物的门部进入并向肿物外围延伸(图2a)。这些发现提示为淋巴结。
患者否认有猫抓史或外伤史。但是,在仔细的体格检查时,发现在软组织肿胀附近的皮肤上有一个咬伤。在检查右腋窝区域时,我们发现另外三个具有相似回声模式和彩色信号的病灶。在自旋回波T1加权磁共振(MR)成像中,病灶显示低信号(图3a)。在T2加权MR成像中,病灶显示高信号(图3b)。增强T1加权MR成像可见病灶显著强化(图3c)。在T1和T2加权MR图像中,我们检测到了病灶周围的淋巴管炎。
猫抓病通常表现为一种自限性的发热性疾病,特征是在猫抓伤部位出现皮肤丘疹,并伴随局部淋巴结炎。超过一半的感染患者是儿童或青少年。其病因是由未成熟猫的抓伤或咬伤将汉赛巴通体 (Bartonella henselae) 接种至人体所致。过去的诊断标准是在下列四项中满足三项:(1) 有猫接触史并存在接种,(2) 皮肤试验阳性,(3) 实验室及组织学检查结果排除其他疾病,(4) 活检结果显示肉芽肿性感染。如今,通过特异性血清学检测即可确诊。
猫抓病通常累及接种部位近端的淋巴结。在三分之二的患者中,肿大的淋巴结仅涉及一个或一组淋巴结,最常见于上肢、腋窝或颈部。多个淋巴结受累可能提示多灶性接种或疾病播散。较少见的是出现全身性表现,包括 Parinaud 眼腺综合征、急性脑病、溶骨性病变、肺炎、关节炎以及横贯性脊髓炎。
当猫抓病仅局限于接种部位的单个淋巴结(例如肘前窝)时,根据影像学表现,尤其是磁共振成像 (MRI) 结果,可能难以将其与其他软组织病变区分。
受累的淋巴结通常大小在 1 cm 至 5 cm 之间,可呈圆形或卵圆形肿块。超声表现上常呈低回声,但这一特点对鉴别诊断帮助不大。如果显示有动脉穿过肿块的门部,则提示该病变起源于淋巴结。在 MR 成像中,受累淋巴结在 T1 加权像上信号较低,在 T2 加权像上信号升高,与其他软组织肿瘤类似。注射对比剂后出现显著且均匀的强化时,应考虑淋巴结病变的可能。病灶周围的淋巴管炎则是该病另一种常见的表现。
猫抓病中的淋巴结受累情况
目前没有可供翻译的英文内容。请提供需要翻译的具体文本。
根据提供的超声和MRI图像,可见肘前窝局部淋巴结明显增大。主要特征包括:
结合患者年龄、局部淋巴结单发肿大位于肘前窝,以及影像学提示及典型的强化表现,综合判断最可能的诊断为:猫抓病(Cat Scratch Disease)。若进一步证实,可考虑行血清学检测(检测针对Bartonella henselae的抗体)或通过临床病史(如是否确有猫抓伤)进一步确认。
整体而言,应注意患儿体能尚在发育阶段,运动处方需个体化调整,随时监测患肢症状和全身状态,若局部红肿或疼痛加重应及时就医。
免责声明:本报告为基于现有影像学与病史资料的参考性分析,不能替代线下面诊或专业医生的意见。如有疑问或病情变化,请及时就医。
猫抓病中的淋巴结受累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