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臼内突

临床病例 14.03.2002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28岁,女性
作者: S. Chakraborty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患者有双侧髋关节疼痛的长期病史,且症状逐渐加重。性生活时症状尤其令人困扰。进行了骨盆正位X线检查。

影像学表现

患者有长期的双侧髋关节疼痛病史,并且疼痛逐渐加重。在进行性行为时症状尤为明显。拍摄了骨盆的AP(前后位)X线片。

病情讨论

髋臼内移(Protrusio acetabuli)指髋臼底向骨盆内突出。其定义如下:

1. 髋臼穹顶位于Kohler线的内侧。Kohler线是从髂骨的骨盆边缘到坐骨体内侧边缘所画的一条线。

2. 中心缘(CE)角大于35度。CE角是由一条从髋臼边缘到股骨头中心的连线与另一条垂直于连接两侧股骨头中心连线所形成的角度。

髋臼内移可能是由于髋臼内侧薄弱骨在多次、反复的应力性骨折后发生重塑所致。已经描述了原发型和继发型两种形式。原发型(特发性)髋臼内移通常见于中年女性,约有三分之一病例为双侧受累。继发型则与引起髋臼底变弱的疾病相关。单侧受累可见于创伤(中心型骨折脱位)、感染性关节炎(结核或化脓性)、纤维异常增殖症以及马凡氏综合征。双侧受累可见于类风湿关节炎、幼年慢性关节炎、骨软化和佝偻病、佩吉特病、马凡氏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以及偶见的骨关节炎。继发型髋臼内移也可能由全髋关节置换、臼杯成形术或股骨头假体导致。该畸形可持续进展,直至股骨颈接触骨盆侧壁。治疗方式为全髋关节置换,并通过植骨来重建髋臼内侧壁。

鉴别诊断列表

双侧特发性髋臼内陷

最终诊断

双侧特发性髋臼内陷

证书

对不起,我没有检测到需要翻译的英文内容。如果您有具体需要翻译的英文文本,请提供该内容,我会为您进行准确的中文翻译。

图像分析

髋臼内突

icon
髋臼内突
icon
髋臼内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