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在摔倒后手掌着地后出现腕部疼痛。腕部的普通X线片未显示骨质损伤,但却发现了一个偶然的结果。
患者在摔倒时以伸直的手支撑地面后出现腕部疼痛。
腕部X线平片未见骨质损伤,但意外发现了月骨与三角骨的完全融合。
腕骨联合是一种相对常见的异常,最常见的是月骨与三角骨的孤立性融合。这种情况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0.1–1.6%,在男性和非洲加勒比人群中更为常见。在60%的病例中表现为双侧性。在放射学检查中,常见的发现是舟月骨间隙增宽,但舟月骨间韧带依然完整。已有零星报道显示,融合可出现在各种组合中,包括涉及两个以上骨头的情况。较罕见的融合异常包括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以及钩骨-豆骨。
腕骨融合既可作为一种孤立性发现,也可作为先天畸形综合征的一部分。在这些情况下,更常见的是大范围的融合以及同时累及近排和远排的融合。其相关的综合征包括尖颅并指综合征、关节挛缩症、软骨营养不良性侏儒、Ellis-van Creveld综合征、Holt-Oram综合征、耳腭指骨综合征、特纳综合征以及指节愈合症。
该病的病因与原始软骨通道分割失败以及关节未形成有关。在放射学上,可以看到从一块骨头延伸至另一块骨头的连续骨小梁,有时可见残余的分裂裂隙。
月骨与三角骨联合几乎总是在偶然检查时被发现,患者通常没有症状。然而,融合也可能不完全,从而类似于假关节,这些患者可能会出现症状。根据融合程度,月骨—三角骨联合可分为四种类型。对于表现为轻度融合且出现症状的1型融合,可采用月骨—三角骨关节融合术进行治疗。
月三角骨联合
没有检测到任何可翻译的英文内容。
患者为 25 岁女性,因跌倒后手部撑地受伤而拍摄腕部 X 光片。影像上未见明显骨折线或骨质破坏,桡骨远端及尺骨远端亦未见明显异常。值得注意的是,腕部正位及斜位片显示了月骨与三角骨之间的部分融合影像,表现为关节间隙模糊或消失,同时可见连续的骨小梁结构从月骨延伸至三角骨。
在舟月间隙处尚可见轻度增宽,但并无明显韧带撕裂或破坏的证据。软组织未见明确肿胀异常。
从上述鉴别诊断看来,腕骨融合,特别是月骨与三角骨的先天性融合(lunotriquetral coalition)更加符合本例影像学特点。
结合患者年龄、临床症状(腕部跌倒损伤但无明显骨折征象)、影像学表现(连续骨小梁跨越月骨和三角骨),最可能的诊断为:
月骨-三角骨先天性融合(Lunotriquetral Carpal Coalition)
该结果大多为偶然发现,通常不伴随明显症状。如需进一步确诊,可行对侧腕部对比检查或三维重建 CT,以更好地显示融合范围。
对于月骨-三角骨融合通常无需特别处理,尤其是无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的患者。当前主要的腕痛是来自跌倒引起的软组织挫伤或轻微韧带应力,可采用保守治疗。
对于极少数出现持续疼痛、活动受限,或出现“伪关节”样改变 (type 1 lunotriquetral coalition) 并产生症状的患者,可考虑关节融合术 (lunotriquetral arthrodesis)。但本例若仅为轻度疼痛且因外伤所致,多无需此措施。
腕部疼痛缓解后,可渐进性地进行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僵硬及肌肉萎缩:
在整个康复过程中,应结合患者个体体能状况以及疼痛症状的变化动态调整训练强度与负荷。确有骨质疏松或其他关节疾病者,更需循序渐进,并在专业康复师或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免责声明:本报告仅为基于影像学和现有临床资料的参考性分析,不能替代线下面诊或手术适应证判断。若有持续疼痛或活动障碍,请及时就诊于专业骨科或运动医学科医师。
月三角骨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