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表现为右侧臀部、右大腿和右小腿在过去6个月内出现无痛性肿块。
患者在右侧臀部、右大腿以及右小腿上三分之一部位出现持续6个月的无痛性肿块,且该肿块在过去3个月中逐渐增大。血细胞计数显示嗜酸性粒细胞升高。
CT检查显示多发性囊性病变,大小从2cm到6cm不等,其中部分为单纯囊性,部分为多囊性,累及右侧臀部软组织、股骨后方及前方区域以及小腿上三分之一(图1和图2)。诊断为软组织包虫病。手术中切除了部分肿块,病理检查证实了该诊断。
包虫病(棘球蚴病)是由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阶段引起的寄生。它可存在于人体的多个部位。包虫病最常累及肝脏和肺部。只有 10-15% 的受影响患者在其他器官出现病变。肌肉骨骼受累仅占 1-4% 的病例。
在软组织中,包虫病的临床表现为可触及的肿块,可无痛或有痛。大多数肌肉骨骼受累患者并无肝或肺部感染。CT 和超声被用于评估包虫病。已识别出该病的几种模式:单房囊肿、多囊型病变以及非典型或实质性病变。本例患者出现多囊型病变,这是包虫病的典型特征。
在肌肉骨骼病变中,通常不见典型的内囊生子囊和钙化,因此它们的缺乏并不排除囊型棘球蚴病的诊断。这可以用该病的病理生理学来解释。所有包虫病变初始均为纯囊性 I 型结构,如果发展出子囊或基质(或两者兼有),则称之为 II 型囊肿。当形成的组织成分完全取代了营养液,II 型病变便会失去营养而死亡,最终变为钙化且生物学上不活跃的 III 型病变。由于肌肉骨骼受累通常被较早发现,因此 I 型和 II 型病变最为常见。
软组织包虫病
没有可翻译的内容。
根据提供的CT图像显示:
综上,影像学提示右臀部及下肢存在多发囊性病变,以多房多室形式为主,形态与组织分隔表现提示寄生虫囊肿(尤其是棘球蚴病)可能性较高。
病变常表现为多房或囊泡性改变,尤其在肌肉和软组织罕见但可能出现,临床可以表现为无痛性肿块。结合地区流行病学及现有的多房囊性表现,此诊断可能性大。
某些脂肪瘤或脂肪肉瘤在发生囊变时也会呈囊性影,但通常会有部分脂肪密度;多发且多房分隔者较少见。
如淋巴管瘤(淋巴囊肿),可表现为多房囊性结构,但多见于浅表或淋巴走行区域,不典型病例需与寄生虫性囊肿鉴别。
结合患者的病史(缓慢进展、无明显疼痛)和上述影像学表现(多发多房囊性病变),并且在临床中包虫病的多房囊状表现较具有特征性,最可能的诊断为软组织棘球蚴病(肌肉或肌腱的包虫病)。若临床及实验室(如血清学检测)或病理证实,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若影像及血清学结果仍有疑点,建议行穿刺或手术活检进行病理观察,以排除其他罕见囊性肿瘤。
在手术或治疗后,患者常需要逐步恢复局部肌力和关节活动度。建议循序渐进地进行康复训练:
在整个康复期,应定期评估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及疼痛情况,必要时调整训练方案,预防过度运动导致的复发或邻近组织损伤。
本报告为基于现有影像与病史所作的参考性分析,不能替代患者与专业医生面对面的诊断与治疗方案制定。具体诊疗措施仍需结合进一步检查及临床意见,请务必咨询专科医生。
软组织包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