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骨肉瘤

临床病例 16.11.2002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15岁,男性
作者: R. Perriss, M. Court-Payen, H.S. Thomsen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大腿下部肿胀

影像学表现

患者因右大腿下段肿胀一周前来急诊科就诊。无明显外伤史,但患者在出现症状的一周前曾参加过一次足球训练周末活动。检查发现右大腿内侧、膝关节上方有肿胀。无红斑,膝关节活动正常。为排除血肿,首先进行了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来源于股骨的血供丰富肿物(图1),高度提示恶性骨肿瘤的可能性。

X线平片显示了骨肉瘤的所有典型征象:骨破坏、新生骨伴“日光放射”征、Codman三角(肿瘤边缘的骨膜抬高)以及软组织肿块(图2)。随后进行的MRI检查显示,在股骨干骺端可见髓内肿块,突破了骨皮质,并形成了较大的骨外成分(图3)。

在股骨其余部分或胫骨上段未发现跳跃病灶。胸片检查结果正常。活检证实为高恶度的常规型骨肉瘤。已开始化疗。

病情讨论

虽然整体上并不常见,仅占所有恶性肿瘤的0.2%,骨肉瘤是继骨髓瘤之后第二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原发性骨肉瘤的发病高峰年龄在10至25岁之间,且更常见于男性。骨肉瘤也可继发于长期存在的佩吉特病(Paget's disease)或放射暴露后。该肿瘤常在早期即转移至肺部,较少见的是转移至区域淋巴结;此外,约有25%的病例存在“跳跃”转移,即在同一骨内或邻近关节处同时出现骨肉瘤病灶。大约75%的骨肉瘤属于经典或常规类型,最常见于长骨干骺端,其中50–75%的病例发生在膝关节周围。

在对骨肿瘤进行初步评估时,普通X线摄影仍是首选检查方法。经典骨肉瘤通常表现为干骺端髓腔内边界不清的病变,并可突破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最常见的是同时存在骨破坏和骨生成,但也可能出现纯溶骨性或硬化性病变。快速生成未成熟骨可导致“日光放射”征。以Codman三角形式出现的骨膜反应也很常见。

骨显像已被证明常常会高估恶性骨肿瘤的范围,而这一作用现已被CT和MRI所取代。CT也是检测肺转移的最佳影像学方法。

如今,MRI在评估恶性骨肿瘤中占据核心地位。它是进行局部分期的最佳成像方式,能够清晰显示肿瘤在骨内和骨外的范围,以及神经血管、骨骺和关节受累情况。对整块骨骼进行扫描,以排除跳跃病灶。MRI在评估化疗反应以及术后随访方面也发挥着关键作用。钆增强主要用于监测肿瘤的反应。骨肉瘤的治疗包括新辅助化疗与手术相结合,目前在90%的病例中可进行保肢手术。过去二十年来,影像学、化疗和手术的进步使骨肉瘤的预后得到显著改善,其5年生存率已从5%上升到如今的约50-75%。

鉴别诊断列表

经典骨肉瘤

最终诊断

典型骨肉瘤

证书

没有可翻译的英文内容。

图像分析

超声检查

icon
超声检查
icon
超声检查
icon
超声检查
icon
超声检查

普通X线摄影

icon
普通放射检查
icon
普通X线检查

磁共振成像

icon
核磁共振成像
icon
磁共振成像
icon
磁共振成像
icon
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