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单房)骨囊肿

临床病例 16.11.2002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11岁,男性
作者: N. Ramesh, N. El-Saeity, D. McInerney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摔倒后肩部疼痛

影像学表现

患者在摔倒后因手臂疼痛被送入事故与急诊科就诊。对左肩和肱骨进行了普通X线片检查。

左肩和肱骨的普通片显示一个边界清晰的透亮病变,伴有皮质变薄和薄层硬化边缘,且过渡区较短。在囊肿外侧缘可见病理性骨折。这些发现与伴有病理性骨折的单纯性骨囊肿相符。

病情讨论

单腔性骨囊肿/孤立性骨囊肿是骨内充满液体的囊肿,其衬里由受压的纤维组织组成。它们可能是骨中唯一真正的原发性囊肿。它们通常为单发、单房或偶尔为多房,通常发生在正在生长的儿童的长骨,尤其是肱骨近端(50-60%的病例)或股骨近端(25-30%)。其他骨骼很少受累。它们好发于5至15岁的年龄段。在年龄稍大的儿童和年轻成人中,则倾向于发生在扁平骨(骨盆/颌骨/颅骨或跟骨)。

这些囊肿被认为是良性的。它们不会转移到骨以外,并且往往会自行愈合。其发病机制被认为与骨内静脉回流受阻导致水肿,最终形成囊肿有关。囊肿形成于骺板下方、干骺端上方,最终可生长到填满整个骨骼。皮质骨被囊肿吸收。囊腔由结缔组织衬里,内部充满浆液性液体。表层骨变薄,骨的功能性宽度减小,使得骨在囊肿处容易发生骨折。这些囊肿通常在轻微外伤后出现症状,偶尔在体检中意外发现。

放射学上,可见居中的透亮性病变并伴有皮质变薄和轻度的骨质膨胀。病变边缘有薄薄的硬化带,过渡区短,长轴与骨长轴平行。囊肿起初位于干骺端,逐渐向干骺部移动,甚至可能到达骨中段与远段三分之一的交界处,此时通常会愈合。在没有骨折的情况下不会出现骨膜反应。病理性骨折很常见,并伴有位于囊肿内部的纵向骨折片,可见于病变的依赖面,并随重力而移动,提示存在液体且可能是良性病变。这种现象常被称为“落入片征”(fallen fragment sign)。普通平片在诊断上已足够,其他成像方法很少需要。CT可以用于评估病变范围,MR成像可确认囊内含液体。鉴别诊断通常并不困难,但纤维异常增殖症、Brodie脓肿、动脉瘤样骨囊肿以及棕色瘤有时可呈现相似表现。

骨折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但骨折片并无明显移位。经过保守治疗后可见完全愈合。再次骨折和畸形并不常见。水泥瘤在10-15%的病例中会出现,且多见于股骨近端的囊肿。恶性转变极为罕见。

治疗主要目的是防止重复骨折。少数情况下会进行骨移植/刮除术,在手术过程中先抽吸囊内液体,再彻底刮除衬里组织,随后用供骨(异体骨移植)、自体骨粒或其他材料填充残余的腔隙。部分病例会采用类固醇(甲强龙)注射以促进囊腔愈合。

鉴别诊断列表

单纯性(单腔性)骨囊肿

最终诊断

单纯(单房)骨囊肿

证书

暂无可翻译的英文内容。

图像分析

左肩X线平片

icon
平片,左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