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因旋转性踝关节损伤入院。
患者因旋转性踝关节损伤入院。MRI 检查用于评估韧带是否有损伤。结果显示,在距骨穹顶处存在骨挫伤并伴有软组织水肿,这是唯一的创伤后发现。然而,还检测到舟骨与骰骨之间存在融合。患者报告与该情况相关的既往临床问题史为空。
跗骨融合是罕见但众所周知的实体,具有多种形式。距跟关节和跟舟关节类型最为常见。舟骰跗骨融合非常罕见,占所有病例的不到 1%。它可能导致临床表现,例如腓骨痉挛,特别是在青少年时期,但也可能如本例中一样无症状。
跗骨融合可表现为骨性、软骨性或纤维性。CT 检查是诊断跗骨融合的首选方式。在本例中,进行了 CT 检查以确诊。MRI 所见提示纤维性融合,但 CT 显示为骨性融合。即使在这种非常罕见的形式中,了解 MRI 所示的征象对自信地作出诊断也十分必要。
骰舟关节融合
(无英文内容可翻译)
基于患者的CT及MRI检查结果,可见位于足内侧的跗骨关节面处(主要为舟骨与骰骨之间)存在异常骨质或软组织连接。具体特征如下:
结合患者的临床情况(32岁女性,因踝关节扭转伤入院)及上述影像学所见,可能的诊断或鉴别诊断包括:
临床中非常少见,约占所有跗骨融合病例的1%以下。可造成关节活动受限或足部轻度畸形,青少年可出现跟腱或腓骨肌痉挛。
如距跟(talocalcaneal)或跟舟(calcaneonavicular)融合,但从影像上看相应部位未见明显异常,故可能性较低。
若曾有慢性损伤或炎症,可表现出关节面结构破坏或局灶性强直,但CT上通常可见骨质破坏或边缘增生改变,与本例的融合形态不完全相符。
综合患者临床表现(旋转扭伤入院,而无典型足部症状)、影像学发现(MRI提示纤维性改变,但CT证实骨性融合),最可能的诊断是:
骰舟骨跗骨融合(Cubonavicular Tarsal Coalition),以骨性连接为主。
本例患者融合部位在核磁共振和CT上表现清晰,与既往文献报道的大多融合形式相符,因症状轻微或无症状(意外发现)而被确诊。
基于患者当前情况(轻度或无症状),可进行逐渐进阶的运动锻炼,重点在于强化踝关节及足部周围肌肉力量、保持关节柔韧度,并防止再次扭伤。
在整个康复过程中,需定期复诊,并在运动前后观察疼痛、肿胀或不适情况。若问题出现加重,应及时调整或暂停训练。
注意:由于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跗骨融合,需谨慎进行剧烈跑跳或扭转动作,以免引发邻近关节的代偿性损伤。
免责声明:本报告仅用于医学信息参考,不能替代线下的面诊及专业医生意见。如有任何病情变化或不适,请及时就医。
骰舟关节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