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后右侧前臂远端疼痛
患者在右手腕和手部伸直摔倒后,出现肿胀和前臂远端疼痛。常规X线片显示桡骨和尺骨典型的皱褶骨折(图1)。
由于儿童骨骼具有独特的相对可塑性,纵向压缩可导致不完全性骨折,包括弯曲骨折、Torus、青枝骨折和应力性骨折。Torus 源自拉丁语 (tori),意为肿胀或凸起。它也被称为扣式骨折(buckle fracture),是一种撞击性骨折,骨头周围或部分周围的皮质发生折叠。尽管它可以发生在任何长骨,但最常见的部位是桡骨远端 (1)。这种类型的骨折通常发生在干骺端附近,在那里骨质孔隙度最大,并且在儿童中最为常见 (2)。其病因通常是倒地时手臂伸直支撑所致。患儿通常表现为手腕疼痛和肿胀。X 光片所见为在距远侧生长板 2 至 4 厘米处的干骺端出现明确的皮质凸起(图1)。这一征象通常在侧位片上更易观察(图2)。明智的做法是同时拍摄手腕和肘部,以排除桡尺近端和远端关节脱位。有时,X 光片可能显示正常,此时需根据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青枝骨折和 Torus 骨折的结合称为铅管骨折(lead pipe fracture)(图3)(4)。
Torus骨折
没有提供任何需要翻译的英文内容。
根据提供的前后位及侧位X光片,可见右侧桡骨远端近骨干与干骺端交界处(通常距离骺板约2~4厘米),出现局部骨皮质向外膨隆或隆起的改变,呈“浮凸”样改建,符合桡骨远端“buckle”或“torus”样骨折的典型影像学表现;尺骨远端影像不显著异常。未见明显骨折线贯穿整个骨皮质。周围软组织肿胀轻度增厚,尚无明显关节脱位或骨结构的离位征象。
综合考虑临床(外伤史、年龄、局部疼痛)及影像学特征,上述诊断中Torus骨折最为符合。
基于患儿的外伤史(跌倒致桡骨远端疼痛)、年龄(7岁,骨质较具可塑性)以及X光表现(局部骨皮质的“凸起”征象),最可能的最终诊断为:
右前臂桡骨远端Torus(Buckle)骨折
目前无明显其他伴随骨折或关节脱位证据,如需进一步排除细微骨裂或骨骺板损伤,可考虑MRI或进一步临床随访。
康复的目标在于促进骨折愈合并保持关节活动度,降低后期功能受限的风险。遵循循序渐进与个体化原则,可参考以下方案:
对于仍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需密切观察骨骺区域的生长情况,若出现疼痛持续或功能恢复不佳,应及时复诊。
免责声明:此报告为基于患者提供的基本信息与影像资料所作的参考性医学分析,不能替代临床医生的面诊或专业意见。具体诊治方案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由专业医疗机构和医生作出最终决策。
Torus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