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轻便摩托车司机撞上一辆静止的汽车,导致其左髋部闭合性损伤。
患者驾驶一辆大约时速30英里/小时的踏板车,与一辆静止的汽车相撞。既往无任何显著的疾病史。检查时血液动力学稳定,唯一的损伤局限于左髋部。临床表现为左髋内旋并缩短,坐骨神经未受影响。骨盆X线显示左髋后侧骨折脱位(Thompson和Epstein I型)(Fig 1)。
在急诊室于镇静状态下尝试行闭合复位。进一步的左髋X线显示髋关节仍然处于脱位状态,且可能存在骨折碎片或软组织嵌入(Fig 2)。随后为患者进行了左髋CT检查,结果显示髋臼后缘骨折块嵌入,阻碍了髋关节的复位(Fig 3)。在全麻下取侧卧位,通过标准的后侧入路暴露左髋关节。股骨头通过后关节囊和梨状肌形成的“扣眼”穿出。无破坏软组织连续性的情况下,将嵌入的骨折块复位,随后髋关节成功复位。骨折通过两枚部分螺纹的松质骨螺钉进行固定(Fig 4)。检查显示髋关节在各方向均稳定。术后恢复顺利。患者术后六周内禁止负重,随后开始完全负重活动。
髋关节是一个高度稳定的球窝关节,不易像肩关节那样发生脱位。这种预防脱位的机制主要依靠髋臼的骨性结构,与盂唇、关节囊和韧带共同包容球形的股骨头。80%的髋关节脱位为后脱位,通常由在髋关节屈曲状态下的轴向负荷所致,可将股骨头经髋臼向后顶出。当髋关节内收时,可出现单纯脱位;而当髋关节外展时,则可发生伴随骨折的脱位。 坐骨神经瘫痪(发生率10-14%)可能合并出现,这是由于坐骨神经紧贴髋关节后方经过。坐骨神经瘫痪也可在后期出现,但少见;当神经被异位骨化包裹时(1)。多数情况下,这种瘫痪是神经传导阻滞(neuropraxia),可自行恢复;否则预后不佳。相当数量的患者(高达25%)有同侧膝关节损伤(2)。 髋关节脱位须在受伤后六小时内复位,此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约为5%,若超过六小时才复位,则发生率可能上升至50%。传统上有多种手法用于复位后脱位的髋关节——例如Bigelow’s、Stimson’s、Allis’等手法,并有Walden PD (3)和Howard (4)描述的改良技巧。Hougaard等(5)建议在闭合复位后行CT扫描,以排除关节内骨折碎片。缺血性坏死可在受伤后3年内发生,其发生率与受伤到脱位复位之间的时间间隔有关。保护负重并不影响缺血性坏死的发生。如果没有伴随后侧骨折脱位,可以尽早负重。 在髋关节脱位或骨折脱位后,约2%的患者会发生异位骨化,尤其在需要行手术切开复位时更常见,但通常不会导致严重功能障碍。髋关节骨折脱位是相当严重的损伤,可能在近期和远期都出现严重并发症。本病例旨在强调,当出现髋关节骨折脱位时,可能需要在六小时内行切开复位,并且手术时应谨慎操作,以免进一步软组织损伤。
左髋关节不可复性后方骨折脱位
(无内容可翻译)
1. 从提供的骨盆正位(AP)X光片可见左侧髋关节区域存在明显的异常对位关系,股骨头相对于髋臼位置异常,提示脱位方向为后方。
2. 髋臼边缘可见局部骨质不规则或可疑骨折片影,提示存在后方髋臼缘骨折可能。
3. 侧位X光片和CT图像显示,股骨头脱离髋臼并向后上方移位,同时部分骨折碎片位于髋关节周围,进一步支持髋关节后方骨折脱位的判断。
4. 在术后影像中,见到内固定装置(螺钉或髋臼周围固定材料)行骨折片固定,股骨头位置得到复位,对位关系较前改善。
基于患者年轻(18岁)、创伤史(交通事故)、临床症状(髋关节疼痛、活动障碍)以及影像学检查(后方脱位并可见髋臼后缘骨折碎片),最可能的诊断为:
左髋关节后方骨折脱位
在急诊情况下通常需尽早(最好在6小时内)复位,以降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风险。若存在明显骨折碎片或复位不稳定,则需考虑紧急手术干预。
康复训练需遵循循序渐进(FITT-VP)原则,并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年龄以及受伤程度。
在整个康复过程中,应定期复诊,监测髋关节功能、骨愈合情况以及腱肌健康状况。如出现明显疼痛、肿胀或神经症状,应及时与主诊医生联系并调整方案。
免责声明:本报告为基于提供的病史与影像资料所进行的参考性分析,并不能替代线下面诊或专业医生的意见。具体诊断及治疗请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并遵循专科医师的指导意见。
左髋关节不可复性后方骨折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