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骨关节表现

临床病例 02.07.2003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51岁,男性
作者: Elmadbouh H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一位患者出现了骨痛、多饮、多尿以及近端肌无力的体征。手部、膝部和骨盆的X线检查提示了这一诊断,随后血液化学异常结果证实了这一诊断。

影像学表现

患者表现为双膝疼痛。他述说自己有长达两年的近端肌病病史(无法自行下蹲并站立,必须借助手臂发力),多饮和多尿。对双膝(图1)和骨盆(图2)进行了X线检查。同时也进行了双手(图3)的X线照片、同位素骨扫描(图4)以及膝关节CT(图5)的检查。血液化学检测结果显示碱性磷酸酶(654 u/l)升高,纠正后血清钙(3.51 mmol/l)和甲状旁腺激素(238 pmo/l)水平均升高。颈部手术探查发现甲状旁腺腺瘤。术后随访时,患者的血液化学指标恢复正常,其症状包括骨痛也明显减轻。

病情讨论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骨骼改变包括骨吸收、骨囊肿、骨质疏松、骨硬化和棕色瘤。棕色瘤可由原发性或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引起。单发腺瘤是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最常见的病因,其次为增生和癌。
棕色瘤或破骨细胞瘤是轴向骨骼和附肢骨骼中界限清晰的病变,病灶范围可从纯溶骨性改变到硬化性区域。面骨、骨盆、肋骨和股骨是最常受累的部位 (1)。
在X线和CT检查中,不伴硬化的病灶代表一个短暂的早期阶段,此时破骨细胞数量增多、骨吸收增强,而成骨细胞数量减少。随后出现的硬化性病变则伴随成骨细胞数量增多。因此,棕色瘤的硬化性病变可能代表病变的愈合阶段。另一种可能的解释是长期的高PTH刺激引起成骨细胞增多 (2)。骨样形成、快速的骨转换以及高血管化导致在Tc-99m MDP骨显像中活性增高 (3)。
多发性棕色瘤可模拟转移性骨病 (4&5),应纳入多发性骨病变的鉴别诊断。当存在其他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放射学征象时,有助于确立影像学诊断,可通过血清钙和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升高加以证实。极少数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骨活检。

鉴别诊断列表

因甲状旁腺腺瘤所致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最终诊断

继发于甲状旁腺腺瘤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证书

没有可翻译的英文内容。

图像分析

膝关节X光

icon
膝关节X线检查

骨盆X线检查

icon
骨盆X光片

双手X线检查

icon
双手X线检查

同位素骨扫描

icon
同位素骨扫描

膝关节CT扫描

icon
膝关节CT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