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全身性皮肤钙质沉着症

临床病例 06.02.2023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77岁,男性
作者: Nuno M. F. Campos1, Luís M. C. Semedo1,2, Paulo Donato1,2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一位老年男性患者因在胸部X线检查中意外发现异常皮肤钙化后被推荐进行全身计算机断层扫描(CT)。他在CT检查前或检查时均无特异性症状。实验室数据显示血清钙、磷、甲状旁腺激素和肌肉酶水平均正常。

影像学表现

胸部X线显示弥漫性的小皮下钙化(图1)。

全身CT同样显示皮肤及皮下组织内弥漫性小钙化,没有肌肉、血管或内脏器官受累(图2)。在检查中未发现其他相关异常。

最终诊断为广泛性皮肤钙质沉着症,经皮肤活检证实。

病情讨论

皮肤钙质沉着(Calcinosis cutis)描述了钙盐在皮肤和皮下组织中的沉积,可分为五种主要类型:营养不良性、转移性、自发性、医源性和钙化感应(calciphylaxis)[1,2]。营养不良性钙化是皮肤钙质沉着(calcinosis cutis)最常见的原因,常见于系统性硬皮病患者(可达40% 的患者)、皮肌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但也可见于其他导致结缔组织损伤的疾病中[2-5]。

在临床上,它可表现为一种更局限的形式——局限性皮肤钙质沉着(calcinosis circumscripta),通常累及手指和关节周围区域,或是一种更为罕见且更广泛、更严重的形式——全身性皮肤钙质沉着(calcinosis universalis)[2]。营养不良性钙化常引起疼痛,尤其当病变累及关节附近区域或出现溃疡时,但也可能逐渐出现且无症状[2,4,5]。与呈肿块状钙化的肿瘤性钙化(tumoral calcinosis)不同,皮肤钙质沉着(calcinosis cutis)的特点是皮肤、皮下组织以及肌肉中的带状或片状对称性钙化沉积[6]。

其确切的生理病理机制尚不清楚,也缺乏明确的治疗指南;然而,多种治疗方法被报道可能有效。通常对于面积小且局限的病灶可考虑手术治疗,而对于更广泛的病变则需要药物治疗,包括华法林、头孢曲松、丙磺舒、地尔硫卓、氢氧化铝、秋水仙碱或双膦酸盐等[1-5]。

当遇到软组织的广泛钙化时,应考虑系统性硬皮病和皮肌炎的诊断。对于我们的患者而言,并未发现明显的潜在病因。

鉴别诊断列表

-

最终诊断

图像分析

我没有检测到可供翻译的英文内容。请提供需要翻译的具体文本,以便我为您完成翻译。

icon
胸部X线片(a)显示多个弥漫性小皮下钙化。在斜位肋骨投影(b)中可见其存在
icon
胸部X线片(a)显示多处弥散性的小皮下钙化灶。在肋骨斜位投照(b)中,该表现……

(无内容可翻译)

icon
全身 CT 扫描(a、b、c)同样显示了弥散性的小皮下钙化灶(箭头),累及身体的所有节段。
icon
体部 CT 扫描(a, b, c)还显示了弥漫性的皮下小钙化灶(箭头),累及身体的所有节段
icon
身体CT扫描(a, b, c)还显示了弥漫性小皮下钙化(箭头所示),累及身体的每个节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