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小斑病

临床病例 09.10.2003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25岁,男性
作者: Pekkafali MZ, Mutlu H, Silit E, Basekim CC, Sildiroglu HO, Kizilkaya E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在一名成年患者中于无临床症状情况下偶然发现硬化性病灶。

影像学表现

在一名没有任何临床表现的成年人中偶然检测到硬化性灶。

病情讨论

骨斑病(Osteopoikilosis)是一种无症状且并不少见的骨硬化性发育异常。在组织学上,这些病灶由密集的松质骨小梁构成,有时会形成不与骨髓相通的病灶巢。关于这种无症状疾病的病因学,目前认为它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根据一些作者的观点,该病在男性中更为常见,有时还与其他间叶组织疾病相关,例如皮肤结节和瘢痕疙瘩的形成。肩部、髋部和骶骨尤其是观察这些病变的良好部位。临床表现通常无症状或轻微。

在放射学检查中,可看到一些小而界限清晰的卵圆形高密度灶聚集在关节周围的骨性区域。这些细小的骨质沉积本质上是多发骨岛。它们呈对称性分布,倾向于累及长骨和短骨的骨骺及干骺端、腕骨、跗骨、骨盆和肩胛骨。肋骨、锁骨、脊柱和颅骨受累较为罕见。

使用骨摄取放射性药物进行放射性核素检查时,通常未见这些骨性病变周围存在显著放射性活性的证据。在病理学上,骨斑病的病灶呈现为松质骨内的椭圆或圆形致密骨灶。有证据表明,这种疾病与其他骨硬化性疾病之间存在一定关联,尤其是条状骨质病(osteopathie striata)和流注样骨质增生(melorheostosis),这些联合异常被称为混合性硬化性骨营养不良(mixed scleroting bone dystrophy)。

在骨斑病的病例中,主要的鉴别诊断包括成骨性转移、肥大细胞增多症以及结节性硬化症。该病对称分布,倾向于累及骨骺和干骺端,且病灶大小均匀,这些特点支持骨斑病的诊断;此外,骨扫描呈正常表现也进一步支持这一诊断。

鉴别诊断列表

骨斑病

最终诊断

骨斑点症

证书

目前未检测到可供翻译的英文内容。若需要翻译,请提供具体的英文文本。

图像分析

腰骶椎正位X线片

icon
腰骶部正位X线片

膝关节前后位和侧位X线片

icon
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
icon
膝关节正位和侧位 X 线片

膝关节CT横断面

icon
膝关节的CT横断面
icon
膝关节CT横断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