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鞘瘤导致后骨间神经受压

临床病例 20.11.2003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44岁,男性
作者: Ly JQ, Beall DP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患者报告注意到用右手转动门把手的困难逐渐加重。体格检查中,对旋后肌力量的测试显示存在中度、不对称性的无力。还可见右侧手腕背伸力量不对称性减弱。然而,感觉功能保持完整。

影像学表现

患者报告注意到使用右手转动门把手时逐渐出现困难。体格检查时,旋后肌力量测试显示中度、非对称性无力。还可见右侧手腕背伸力量不对称减弱。然而,感觉功能正常。
肘关节X线检查结果正常。进一步的肌电图研究显示与后骨间神经(PIN)去神经改变相一致,该神经是桡神经的深支,支配旋后肌,在近端桡尺关节水平出现病变。
随后进行了肘关节MR成像,以评估Frohse弓区域桡神经的走行,寻找对PIN的压迫迹象。MR成像显示一个1.3 cm大小、异质但主要呈高信号的肿物,怀疑为神经鞘瘤或可能性较小的腱鞘囊肿(图1a);该肿物在骨间隙内压迫PIN,将这一桡神经的深部运动支紧贴在相邻的桡骨皮质(图1b)。同时还观察到明显的旋后肌萎缩(图1c)。手术证实该肿物为神经鞘瘤,切除肿物后,患者的旋后肌力量完全恢复。

病情讨论

PIN 受压或麻痹或瘫痪是一种并不常见的现象,其可能的临床表现包括手指和拇指伸肌或旋后肌的瘫痪或无力。主要受累的肌肉包括旋后肌、尺侧伸腕肌以及桡侧伸腕短肌。此种受压会造成“垂腕”这一临床现象,系因伸肌功能障碍以及尺侧伸腕肌协同作用减弱导致握拳无力。此现象需要被认识为一个特定实体,因为其临床表现可能与网球肘相似。
据报道,导致 PIN 受损的原因包括腱鞘囊肿(1)、脂肪瘤(2)、割伤、施旺细胞瘤(3)、神经纤维瘤(2)以及肱二头肌滑囊(4)。据我们所知,目前仅有一例报道在术前使用磁共振成像确定由施旺细胞瘤(也称为神经鞘瘤)造成的 PIN 受压。在手术中,这位患者在肘关节的桡神经上共发现五个施旺细胞瘤,其中有三个可在磁共振成像上看到,沿 PIN 的路径分布(3)。该例报道中并未见磁共振或手术所提示的肌肉萎缩,说明并未出现严重受压。而我们此病例中,邻近的施旺细胞瘤对 PIN 的压迫显然是一个慢性过程,其 PIN 受压程度足以造成旋后肌萎缩及脂肪浸润。
通常,施旺细胞瘤在 T1W 成像中信号强度较低至中等,在 T2W 成像中为均匀的高信号。这些肿瘤可通过在肿块内观察到实性组织以及增强后肿块内的组织强化,与腱鞘囊肿予以区分。有报告提出,有助于诊断神经鞘瘤的磁共振成像特征包括“split fat”征、“target”征及“string”征(5)。
综上所述,我们报告了一例因神经鞘瘤而导致的 PIN 受压病例。据我们所知,这是文献中关于此现象磁共振成像表现的第二次报道。正如本病例所示,对于临床上怀疑周围神经受压的患者,磁共振成像可能有助于显示肿瘤性病灶,并可用于术前诊断及手术入路的规划。

鉴别诊断列表

神经鞘瘤导致后骨间神经受压

最终诊断

神经鞘瘤导致后骨间神经受压

证书

没有检测到任何需要翻译的英文内容。

图像分析

肘关节磁共振成像

icon
肘关节磁共振成像
icon
肘关节磁共振成像
icon
肘关节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