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37岁的女性因右侧前臂近端出现弥散性肿胀前来就诊。血清CRP在正常范围内。
右肱骨头、颈以及骨体上部出现破坏,并伴有软组织肿胀。
MRI 显示右肱骨头和颈部被破坏,骨髓信号强度发生改变,伴有软组织成分。在 T1WI 上呈低信号,在 T2WI 上呈不均匀高信号,可见厚壁的周边强化病变和滑膜。
结核病是自史前时代以来一直困扰人类的最古老疾病之一。[3]
结核病在南亚和非洲国家属于地方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骨关节结核可通过直接传播或从肺等其他内脏经血行扩散,累及滑膜或干骺端区域。该病灶常具有破坏性并伴有脓液形成,且常常会发生钙化。首先是软骨游离表面的侵蚀,随后可累及邻近的骨骼,导致骨破坏。髋、膝和踝关节是常见受累的关节。[2]
结核性骨髓炎可从骨的周边或中央部位受累。当累及骨的周边时,骨皮质早期即出现破坏,并形成大的皮质旁炎性肿块,同时伴有小的相通性皮质旁脓肿。其表现有时可模拟肉瘤。[5]
中央型病变累及骨髓腔,较少见,其表现具有侵袭性,难以与其他侵袭性肿瘤和感染相鉴别。骺板跨越性传播在结核病中更为常见。[5]
四肢骨骼结核可通过骨髓腔经血行扩散,导致大面积坏死。囊性类型在儿童中更为常见。[4] 最初出现的一些非特异性溶骨区可能会被误认为恶性肿瘤。[4]
累及肩关节的结核性病变较为罕见,其典型表现为肿胀和肩关节活动严重受限。目前可将其分为三种临床类型。
该病可累及肱骨头、关节盂、肩胛冈或喙突。X线片可见骨质疏松及关节缘侵蚀。由于关节间隙较小,常可见多发且范围较大的骨质破坏。早期表现包括因积液导致关节间隙增宽、软组织肿胀以及边缘性侵蚀,这些侵蚀主要位于由滑膜覆盖的表面,而非软骨表面。[2].
后期改变包括关节间隙对称性消失、骨破坏以及纤维性强直。[2]
在MRI上,常可见滑膜肥厚,其特征包括:在T2WI上由于含铁血黄素沉积而出现的低信号区、在增强前的T1WI上可见滑膜病变边缘,以及含液区伴随增强的滑膜边缘。
在超声引导下对积液进行了抽吸,并行穿刺活检,显示混合炎症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为主,提示肉芽肿性炎症。
当骨质发生破坏时,应考虑感染性关节炎的鉴别诊断。伴有滑膜肥厚、积液及窦道形成时,是提示肉芽肿性炎症的重要指标。晚期感染可能出现钙化,不应将其与成骨质基质相混淆,因为成骨性肿瘤往往有骨膜反应并且关节受累较少.
关于骨骼结核的药物治疗,WHO推荐分为两个阶段:强化治疗期和持续治疗期。多数脊柱结核病例均需要手术治疗。手术可改善患者术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疼痛以及脊柱的排列。[3]
右肩部肉芽肿性感染
根据患者提供的右侧肩关节X线、MRI影像,可见以下主要特征:
结合患者年龄(37岁)、临床表现(右前臂近端弥漫性肿胀)、实验室检查(CRP正常,但病理活检结果提示肉芽肿性炎症)及影像学改变,可能考虑以下诊断:
结合患者病理结果(“混合炎症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为主,提示肉芽肿性炎症”)、影像学表现及临床背景,最可能的诊断为:
肱骨近端结核(结核性骨髓炎/关节炎)
若需进一步确诊,可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或基因检测(如Xpert MTB/RIF)以明确病原学依据。
根据目前的诊断,治疗主要围绕抗结核药物治疗和局部康复:
患者若同时存在骨质脆弱或全身状况欠佳,则应在专业人士监督下循序渐进地进行动作,以防止骨折或二次损伤。
本报告为基于现有资料所作的参考性分析,不能替代线下面诊或专业医生的意见。诊断和治疗方案应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最新检查结果以及专科医师评估后综合确定。若有任何疑问或出现病情变化,请及时就医。
右肩部肉芽肿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