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出现右腕疼痛。
患者因右手腕疼痛就诊。进行了普通X光检查、骨扫描以及手部CT扫描。
成骨细胞瘤是一种良性但相对少见的原发性骨肿瘤,具有恶性转化的可能性。它约占所有原发性骨肿瘤的1%。男性受累多于女性,比例为2:1。至少80%的患者年龄在30岁以下。虽然成骨细胞瘤可累及任何骨骼,但常见于脊柱(33-37%)和长骨(26-32%)。在脊柱中,成骨细胞瘤通常起源于背侧结构。手足的小骨在15-26%的病例中受累,腕骨则较为罕见(8%)。长期缓慢发展的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其他症状包括局部肿胀、压痛及活动范围受限。脊柱病变可能伴有疼痛性脊柱侧弯和神经系统表现,包括感觉异常和无力。
病理上,该病变比骨样骨瘤更大,直径超过2厘米。它可以位于骨膜下、皮质或骨髓腔内,含有丰富的骨样组织和血管结缔组织基质,并伴有相互连接的小梁骨。
放射学上,典型的表现为2-10厘米大小的透明区。边缘不规则但界限清晰,病变可导致骨膨胀、皮质变薄并伴有软组织肿块。由于其生长缓慢,重塑过程中会出现骨膜炎以及不同程度的骨硬化。肿瘤内部的骨样组织若发生钙化或骨化,可在密度上表现为斑点状或不规则状增高。同位素骨扫描可见明显的局灶性示踪剂聚集。
总之,成骨细胞瘤的外观具有高度可变性,需要与骨样骨瘤、动脉瘤样骨囊肿、嗜酸性肉芽肿、软骨瘤、纤维异常增殖症、软骨黏液样纤维瘤或单骨囊肿进行鉴别。在侵袭性成骨细胞瘤中,可见的骨膨胀和软组织侵犯在影像上会模拟分化良好的骨肉瘤所表现的异常改变。
钩骨成骨细胞瘤
对不起,我没有看到可供翻译的英文内容。
本病例患者为17岁男性,临床主诉为右腕部疼痛。根据提供的X线、骨扫描及CT影像可见:
上述发现表明该病变具有相对缓慢生长但局部活跃的特征,并可在腕骨形成明显结构改变。
基于上述影像学特征与患者的年龄、症状,初步可考虑以下疾病:
结合患者17岁的年轻年龄、右腕部慢性疼痛症状,以及影像上可见的大于2 cm、边界较清、局部骨质膨胀并有明显骨扫描高摄取的特点,最符合的诊断是:
骨母细胞瘤(Osteoblastoma)。
若病理学检查可进一步证实肿瘤内丰富的造骨组织、骨样基质和血管间质,便能确诊。若诊断仍存在疑义,可考虑进行穿刺或手术病理活检以排除其他恶性病变。
在治疗后康复应遵循FITT-VP(频度Frequency、强度Intensity、时间Time、类型Type、进展Progression、个体性Personalization)原则,并兼顾患者腕关节功能及周围组织的恢复:
需密切监测骨愈合程度及腕关节功能,若出现新的疼痛或活动度突然受限,应及时就医并评估是否有复发或其他并发症。
本报告为基于现有信息的参考性分析,不能替代面对面临床诊断、病理检查及专业医生的治疗意见。若有任何疑问或症状恶化,建议及时前往正规医院进行专业诊疗。
钩骨成骨细胞瘤